世俗之中有這樣的說法,獨行的道士、和尚、老人、小孩最好別惹,這些人往往都有著非同一般的本事,且性格古怪。
墨家莊園裏有一座塔樓,是用來觀察墨家鎮周圍的情況的。
當今天下,雖然局勢整體比較穩定,一些大山之中也有山賊,再加上平時為良民,想劫掠時又聚眾為賊的馬賊、水賊,總之,雖然沒有哪個縣城被攻擊過,但是,任何一個郡,每一年都有那麼幾個村鎮遭到劫掠。
大部分山賊、馬賊、水賊隻是劫財,不會殺太多人,每一年還是也會幾個村鎮被屠滅。
墨家鎮的這座塔樓,便是用來防備山賊、馬賊的,塔樓上常年有人。
蔣文來到墨家鎮外的時候,塔樓上的墨家家丁便已經發現了蔣文。
墨家家主收到消息,親自上了塔樓查探。
他通過蔣文在墨家鎮的行跡,判斷蔣文並非那種招之便會惹禍的術士,這才讓人請到墨家莊園。
世俗中人對於術士是敬而遠之,對於真正的修仙之士卻十分願意接觸一下。
修仙之士不在意的一點養生法門,一些不在意的丹藥、符文,對世俗中人都是彌足珍貴的東西。
墨五雲將蔣文請進墨家莊園,便是想向蔣文請教一些養生之道,或者購買一顆療傷丹藥。
他少年時練功過火,留下一身暗傷,若非修煉到了大周天,整日搬運真氣療傷,身體早就垮了。
難得碰到一個看起來是正道修仙之士的道士,他自然不願意錯過。
蔣文由墨家莊園內外的境況,看出墨五雲不是一良善之人,他不願意賣給墨五雲療傷丹藥,也不願意傳他真正的養生法門。
不過,他讓墨五雲幫他準備遊方郎中的行頭,也不會因為不喜這人,而毫無迴報。
他傳給了墨五雲一門簡單的運氣法門,能令他在氣候急劇變化之時身體不因諸多暗傷而難受。
“心神平靜,則氣血平靜,氣血平靜,則沉厄不現。閑暇之時,你可以讀一些道經,來令心神平靜。”
“仙長有什麼推薦的道經?”
“尋常讀書之人讀的道經就行,官家命令禁止的道經千萬別讀,讀之無益,還可能招惹禍患!
這方世界世俗之中流傳的道經,也是以勸人向善為多,同樣也是讀者多而踐行者少。
蔣文勸他多讀道經,其實是勸他多行善舉、少做惡事。
至於他會不會多讀道經,讀了道經,會不會按照道經少惡多善,這就不是蔣文所能控製的了。
墨五雲沒能從蔣文處買得丹藥,又沒能得到什麼玄妙的養生法門,明顯有些失望,不過還是沒話找話的跟蔣文聊著。
就在他給蔣文說著濟水上舉辦的水燈節的一些趣事之時,腳步聲響起,接著一個青年衝進了進來。
“爹!”
“怎麼還這麼冒失?”
墨五雲站起身來,先責備了青年一句,而後對著蔣文躬身行了一禮,介紹道:“這是小兒文韜,書讀了不少,但是這冒冒失失的毛病一直改不了,還請仙長不要怪罪。文韜,還不見過仙長!
“拜見道長!”
墨文韜對著蔣文拱手行了一禮,便對著墨五雲道:“爹,雲章的狀元牌坊建好了,我還聽海哥兒說,雲章被王丞相招為東床。”
“丞相東床?”
墨五雲眼睛一亮,看著墨文韜問道:“我記得你說過,王丞相是左丞相?”
“沒錯,是首相!”
“你跟雲章是多年好友,他成親你沒去,後麵也應該補上一份厚禮才對。我給你準備一份厚禮,你去一趟上京。”
上京即三州十六郡之中的京州,是這方天地有數的龍脈匯聚之地之一,是永曦朝的都城。
“我跟海哥兒他們約好了,七天後一起從邱縣出發!
“好!”
墨五雲點點頭,目光掃過蔣文,這才想起他還正招待著一位修仙之士。
見蔣文臉上並無異色,他暗暗鬆了一口氣,又對著蔣文躬身行了一禮,這才重新坐下。
“聽聞小兒故交如今成了丞相的東床快婿,一時有些激動,還請仙長見諒。”
“貧道可以理解!”
蔣文淡淡一笑,而後看著墨五雲問道:“這左丞相在朝堂之上,是不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左丞相確為百官之首,不過,應該算不得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哦?”
蔣文看著墨五雲,明顯是在等墨五雲給他解釋。
墨五雲猶豫了一下,對著墨文韜道:“你給仙長說說!仙長下山行醫,了解一些世俗之事,也能避免一些麻煩。”
“都說修仙之士眼中隻有天上道祖,沒有人間帝王,不通世俗之事,不尊朝廷之法,視世俗之人為草芥,真是如此嗎?”
墨文韜一邊說著,一邊在墨五雲身邊坐下,給自己倒了杯茶,卻沒喝,先拿了一塊糕點丟進了嘴裏。
“文韜,不得無禮”
墨五雲低嗬一聲,然後一臉歉意的對蔣文笑了笑。
“嗬嗬!”
蔣文對著墨五雲淡笑一聲,看著墨文韜問道:“不知小友功業如何?”
“不才技藝不精,鄉試二榜留名,未能獲得當年會試機會!
“既能鄉試二榜留名,當知三皇五帝吧?”
墨文韜眉頭一皺,看著蔣文道:“童子都知道德三皇五帝,道長有話直說!”
“既知三皇五帝,當知曆朝曆代帝王都以三皇五帝為楷模,統禦修仙世界的便是三皇五帝中人,修仙之士遵上古道德行事,如今朝廷之法乃是禮崩樂壞之後定的規矩,與上古道德不合,修仙之士自然不會遵守。”
在賢人塔讀書的時候,蔣文恰好在一本傳記中了解到,有一部分讀書人,年輕的時候有一種奇怪的人間帝王至高論,他們不理會天界有天帝、天界有天界的規矩,修仙者的世界自有修仙世界的規矩,固執的認為,修仙之士也應該以人間帝王為尊,應該以修仙獲得的神通輔助人間帝王,如此,人間帝王便能建立一個仁和大同世界。
所以,他不難猜到墨文韜為何對他如此態度。
他也是無聊,由墨文韜想到前世自己也曾有過一段憤青經曆,便按照他的看的那本傳記主人公與人辯駁的話,與墨文韜辯駁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