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三十多輛馬車在襄陽王府與伯爵府之間穿梭,黎明之前迴歸平靜。
辰時剛過,一個管家模樣的人出現在九州當鋪的大廳內,出示了八十三處店鋪的契書,要典當十萬兩白銀。
九州當鋪立刻派出了三十多個夥計,分頭去契書上的店鋪核對,確定無誤之後開出當票,並開出一張十萬兩的四海錢莊銀票。
當票上書寫,活當……當鋪麵八十三間折銀十萬兩。三年內憑當票贖迴鋪麵需付白銀二十萬兩,三年未贖迴鋪麵轉為死當。
不到一個時辰完成了交易,雙方當事人各自迴府向主家報備。
當天夜裏,襄陽王府與伯爵府之間繼續車水馬龍,家丁、護衛累的氣喘籲籲,就連拉車的馬都累的直噴白氣。
跟昨天一樣,天亮之前恢複了平靜。你說值夜的兵丁哪去了?這得問縣尉孫立。
一連三天才算把襄陽王府搬空,而王凡府邸已經裝不下了,伯爵府的寶庫明顯沒有王府的大,雙方看管、監督的人累的要死。
他們每天晚上都要清查、計算入庫金銀數量,向雙方主人匯報,白天查點出庫金銀數量,向兩家主人匯報。
第四天一早,襄陽王李治攜全家去汾陽踏春,一百四十多輛馬車連貫而出,車內如花美眷鶯鶯燕燕,好不熱鬧。
知府李同聽聞李治出行踏春立刻派人監視,城外三十裏突然有車輛停在路上,許多家仆下車維修。
跟蹤的衙役不敢上前,隻等馬車修好才敢繼續跟蹤,一路倒也沒什麼亂子,馬車行進路線倒也中規中矩。
當衙役跟著馬車過了一個三叉路口後,二十幾輛馬車從另一條路口轉出直奔襄陽城而去。
中午時分,二十幾輛馬車停在伯爵府門前,隻見大門打開車輛直接入府。
這一幕路過的人見怪不怪,這幾天伯爵府收拾宅子,進進出出的車輛不少,誰會特別留意呢?
而伯爵府內熱鬧起來,李治的三妃六嬪,二十七個兒媳,六個未出閣的郡主,四個未滿十歲的孩童,還有侍女共一百多人。
正在等待分配房間,王凡揉著頭走向李治的正妃:“王妃,還請與我一同查看一下府中住所,盡快給各位妃嬪分配房間”。
李治的正妃姓董,出身江南名門望族,當朝禮部侍郎董卓便是其族兄,十六歲嫁給了襄陽王李治,已為李治誕下三子。
董妃點頭道:“可”。語氣溫和,氣度雍容,儀態萬方。頗有母儀天下的氣象。
二人便在府中查看每個房間,合並後的伯爵府很大,雖比不上襄陽王府卻已是襄陽城頂級府邸,一圈下來用了半個時辰。
開始的時候二人還有些拘謹,畢竟董王妃平時很少接觸陌生男子,但架不住王凡的厚臉皮,沒話找話還很會舔。
沒多久二人便開始有說有笑,因禍事臨門而憂心董王妃,心中舒暢了許多。
迴到伯爵府議事廳的時候早已沒有了愁容,成竹在胸的董王妃先是安排了三妃六嬪的住處,每人一處獨立院落。
又安排了眾多兒媳的住處,每人一處正房,君主、王子等各有住處,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條,盡顯掌家主母的能力。
傍晚,寬敞明亮的客廳內,百花齊放盡顯妖嬈,四十二個大小美女,四個小帥哥在接受王凡的宴請。
對於伯爵府的新式桌椅眾女讚不絕口,而四個世子對房梁上吊燈更感興趣,那纖毫畢現亮光讓眾人不時抬頭觀望。
等到美食擺上桌麵,視覺再一次受到衝擊,王府雖然食不厭精可沒有伯爵府這般生猛,四斤的龍蝦、一尺長的海參……
王凡溫暖的致辭也給眾人帶來了安心,沒了早上驚惶逃難的狼狽,甚至覺得像王凡說的一樣,換個環境度假而已。
董王妃對王凡很是滿意,無論是出逃計策,還是住所安排,又或是接風晚宴,甚至包括溫暖的致辭都讓她滿意。
她本以為要花很大精力去安撫,去威懾眾人才能安定下來。沒想到王凡潛移默化的幫她做完了。
晚宴過後,王凡與董王妃單獨商談了一下日後安排,對於王凡提出的要求董王妃一一答應。
有的雖然有些過了,但看在眾人安全的份上還是答應了,比如一旦被外人發現女眷過多,就要承認是王凡的妻妾等等。
當然也談了一些其他話題,聽著董王妃的輕快笑聲就知道她很開心,不過有時也會迎來她嫵媚的白眼……
王凡在看到董王妃有些困倦時便結束了談話,親自送她迴了住所。
王凡迴到自己臥房後便開始複盤暗度陳倉的實施過程,看看是否有漏洞需要去補。
王凡的計劃是先把王府的金銀珍寶存入四海錢莊,拿著銀票總比趕著幾百輛大車方便。
王府在襄陽的店鋪抵押給九州當鋪,一旦抄家不會有不動產的損失。恰當的時候還可以拿著當票換迴店鋪。
讓女眷假意隨李治出逃,中途改乘九州車馬行的馬車潛迴襄陽,秘密住進伯爵府等待平反的一天。
這也是王凡給李治的把柄,一旦王凡想吞並王府的錢財,李治可以舉報王凡私藏逃犯,那可也是死罪。
當然,其中有很多漏洞,比如王凡可以殺人滅口……但事急從權,對於李治來說安全脫身是關鍵。
帶著上百女眷出逃,無異於添加上百累贅,況且一旦被抓李治一脈有絕後的風險,留下四個小男丁也是留下種子。
至於王府運到伯爵府的金銀珍寶的數量,毫無意外的震驚了王凡。
開具的銀票為八千萬兩,開具的金票為三千萬兩,珍寶五千多件,這還不算王府的家具擺設。
王凡認為那些東西也是無價之寶,但李治根本沒看那些東西,王凡決定找個機會把它們搬走。
李治隨身帶走的財物也極其驚人,白銀三百多萬兩,兵器鎧甲一千多套,個人喜歡的珍玩無數,隻要方便帶走的都帶走了。
上百輛大車排出了十多裏地的陣勢,也隻有這樣的陣勢才能瞞過朝廷,抄家時麵對空空蕩蕩的寶庫才能不胡思亂想。
李治的九個老婆給他生了十三個兒子,九個女兒。這次逃難,六個未出閣的郡主,四個年齡小的世子留在了襄陽。
為啥不留年齡大的世子?那些家夥根本耐不住寂寞,萬一跑出去惹是生非,大家全都要完蛋。
複盤完畢後王凡長長的吐了口氣,他之所以冒險也是藝高人膽大,看到過更高處的風景便不再把皇權看的太重。
李治成功脫困他得到王府的友誼,李治翻了船他得到億萬家財,想要在這個世界成家立業,不走尋常路才能彎道超車。
隻要有那個能力,誰不想成為世界首富?淡泊名利的人有,但絕大多數的人都是俗人,享受追名逐利的苦樂。
窮人就不要假清高了,無名無利談何淡泊?子非魚,安知魚之樂?看熱鬧即可。
接下來就是乾坤大挪移了,這麼多財富放在伯爵府是不安全的,朝廷今天能封你個伯爵,明天就能抄了你的家。
別看襄陽知府李同跟王凡關係不錯,一旦朝廷抄家,他一定當仁不讓。
那些金銀有的刻有國庫標識,器皿都有皇家標記,一旦發現百口莫辯。
再說這麼大一筆錢財放在庫中不動,不是王凡的性格,讓他們在市場中流通才是經濟發展的正確規律。
說白了,不賺錢就是虧本,違背了王凡冒險的初衷。所以,接下來就是把錢運出去。
借著伯爵府搞裝修的由頭,成批的磚瓦木料運進伯爵府,又有大批的貨車出府,並沒有引起多少懷疑。
坊間隻是多了不少關於伯爵收迴家宅,王家六房退走京城的故事,被百姓茶餘飯後津津樂道。
對於王凡把王府轉運過來的金銀運走,李治的婆娘們態度不一,有的找王凡質問,有的找董妃告狀,有的心中惶恐……
找王凡的,被他一番蠱惑去了董妃那兒,而董妃出具了四海錢莊的金、銀票,告訴大家那些金銀已是四海錢莊的了。
四海錢莊當然不能讓金銀躺在庫裏睡大覺,隻有錢生錢才能付的起王府的利息,再說把錢運出去才更安全。
嬪妃們有些茫然,怎麼還有利息?王凡又把對董妃說過的錢莊存錢製度講了一遍,眾女才恍然。
不怪她們對這筆錢敏感,一旦有了萬一,這筆錢才是她們今後的衣食富貴啊!
此事過後幾個嬪妃又單獨找了王凡,當然沒有私情,是詢問利息的事,並且把私房錢拿出來存入了四海錢莊。
這期間,李治的大兒媳宋金瓶引起了王凡的重視,此女見識遠超這個時代的女性,與王凡相談也極為順暢。
讓王凡有了種麵對董妃的感覺,這難道是……
李治出逃的第四天,李同找上門來。原來跟蹤李治的捕快被殺了,當地的捕快也沒能找到線索,失去了李治的蹤跡。
李同是來找王凡幫忙的,王凡皺著眉問道:“李知府,朝廷可有旨意?私自跟蹤一個王爺可是犯罪呀!”
李同道:“不用爵爺派人跟蹤,隻需打探到李治的下落即可”。
王凡猶豫了一番,才道:“我也隻能通過車馬行來打探消息,人力有限你也不要寄予太大希望,找各地官府才是最有效的”
李同苦笑一聲道:“那豈不是滿朝皆知我李同監管不利?”
王凡歎了口氣,“那我盡力而為吧!畢竟我有的僅是商隊,做不好這種專業的事”。
李同起身施禮表示感謝,王凡邀請李同飲宴,李同婉拒起身告辭,可還沒走出伯爵府就接到了府衙傳訊。
看罷李同臉色大變,慌亂的大步出府,王凡趕緊叫停李同,關切的問發生了何事?鑒於王凡伯爵的身份,李同也不隱瞞。
當今皇帝駕崩了!
伯爵府內藏身的妃子、夫人們得知皇帝駕崩後個個色變,眾人皆知現在開始真正的危險來了。
當日,襄陽知府李同上報了襄陽王李治失蹤的情況,並正式立案派捕快四處查探。
第二日傳來新皇登基的消息,新皇是已駕崩舊皇的同父異母之弟,改年號宏光,史稱宏光帝。
同時下達的還有圈禁襄陽王李治的聖旨,李同接旨後如坐針氈,他上報的奏章還未到京城,京城的聖旨就到了襄陽……
說起宏光與李治的仇恨還真是說不清道不明,當初李治皇兄突然駕崩,未立新皇朝中混亂,奪嫡之戰一觸即發。
宏光的母親又在此時被毒死於宮中,宏光的皇兄與皇叔李治嫌疑最大,就這樣最大嫌疑落到了李治身上。
宏光的皇兄繼位之後沒有殺掉李治,隻是把他安排到襄陽不得進京。
宏光不同,死的是他親娘怎能輕易揭過?繼位便要清算舊賬。
然而李治也非無能之輩,京城的消息早就傳到了耳中,提前籌劃逃過一劫。
三日後,傳旨官再臨襄陽,李同因監管不力讓李治逃走,奪職罷官在家聽參,新任知府三日後上任。
襄陽四方震動,府衙人人自危。
三日後新知府趙無極上任,第一道命令下給了襄陽縣縣尉孫立,令其半月內查到李治下落,逾期嚴辦。
王凡得到消息後便知趙錢孫三家聯盟賊心不死,又要作妖蛾子了。便來到一處寬敞的院落,把趙無極的舉動告知了董王妃。
董妃心中震怒,問明趙無極和三家情況,心中狠狠的記了一筆,並詢問王凡有何對策。
王凡道:“孫立是我們在襄陽縣府中最得力的耳目,如被拿下我們將變成聾子、瞎子,所以應該適當透露消息給趙無極。
這樣既可以吸引朝廷的注意力,又可以保住孫立,王爺那邊可以故布疑陣,以此擺脫追蹤。”
於是兩人仔細的研究起來,不知不覺到了午時,兩人便同飲同食,下午繼續謀劃。
未時剛過,門房來報知府趙無極來訪。王凡與董王妃對視片刻,王凡道:“找一個平時極少露麵的貴人做好準備。”
董王妃秒懂,對王凡道:“此事交於我便好,一切皆以伯爵為主,相信你一定能處理好此事”
董王妃眼神深邃的看著王凡,王凡則給了董王妃一個安心的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