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題一
約書亞記1:9中,神三次強調“剛強壯膽”(1:6, 7, 9),結合上下文與其他經文(如申命記31章、詩篇27:1),分析這一命令為何需要重複強調?其背後反映以色列人麵臨的何種屬靈危機?
思考題二
約書亞記1:2-5記載神應許“凡你們腳掌所踏之地,我都賜給你們”,這一應許在舊約征服敘事中如何體現?若將此原則應用於新約信徒的屬靈爭戰(以弗所書6:12),基督徒當如何理解“得地為業”的當代意義?
在研讀《約書亞記》時,我們會發現其中蘊含著豐富的屬靈教導和啟示,通過對經文的深入分析以及與其他相關經文的對照思考,能讓我們更加全麵且深刻地理解上帝的旨意和信徒的屬靈使命。
一、約書亞記1:9中“剛強壯膽”命令的深度剖析
在約書亞記1:9中,神三次強調“剛強壯膽”(1:6, 7, 9),這一重複絕非偶然,而是有著深刻的原因,同時也反映出以色列人當時麵臨的嚴峻屬靈危機。
重複強調的多重原因
- 曆史失敗陰影的破除:迴顧曆史,以色列人曾因懼怕迦南巨人而拒絕進入應許之地(民13:31 - 33),這一怯懦的行為導致他們在曠野中漂流長達40年之久。這段痛苦的經曆成為了以色列民族群體記憶中的失敗烙印,神重複強調“剛強壯膽”,就是為了幫助他們徹底破除這一陰影,勇敢地邁向應許之地,去實現神所賦予的使命。
- 新領導權的確立與確認:約書亞接替摩西成為以色列人的領袖,在這一權力交接的關鍵時期,他需要確立自身的權威,以帶領以色列人前行。神多次重複“剛強”的命令,這是神對約書亞領導身份的明確確認,給予他精神上的支持和力量,讓他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承擔起領導的重任(申34:9 - 12)。
- 屬靈爭戰的關鍵提醒:征服迦南並非僅僅依靠武力就能達成,更重要的是要倚靠神的力量(書5:13 - 15)。在這個過程中,以色列人很容易陷入依賴自我能力的試探,而神的重複提醒就是為了讓他們時刻保持警醒,抵禦這種試探,始終堅定地依靠神,在屬靈爭戰中取得勝利。
背後反映的屬靈危機
信心的極度軟弱:從申命記31:6 - 8中我們可以看到,摩西臨終前同樣對以色列人下達了“剛強”的命令,這一細節暗示出百姓的信心極其容易因外在環境的變化而動搖。正如詩篇27:1中所說“不要驚慌”,然而以色列人卻常常在麵對困難和挑戰時驚慌失措,這充分體現了他們信心的軟弱。
律法的嚴重缺失:神將“剛強”與“晝夜思想律法”緊密地綁定在一起(書1:8),這深刻地暗示出以色列人屬靈危機的根源在於偏離了神的真理。何西阿書4:6中提到“我的民因無知識而滅亡”,這裏的知識指的就是對神律法的認識和遵循,以色列人對律法的忽視和背離,導致他們陷入了屬靈的困境。
選民身份的遺忘:詩篇95:7 - 11指出,曠野世代的以色列人“心裏迷糊,竟不曉得我的作為”,他們忘記了自己作為神選民的特殊身份和與神所立的盟約。神重複強調“剛強壯膽”,就是為了喚醒他們對這一身份的認同,讓他們重新意識到自己肩負的神聖使命,迴歸到與神的正確關係之中。
二、約書亞記1:2 - 5應許的深遠意義與當代應用
約書亞記1:2 - 5記載神應許“凡你們腳掌所踏之地,我都賜給你們”,這一應許在舊約的征服敘事中有著具體的體現,同時對於新約信徒的屬靈爭戰也有著重要的啟示。
舊約中的“得地”實踐
字麵意義與軍事行動:從字麵意義來看,以色列人通過一係列的軍事行動成功占領了迦南(書11:23)。然而,這一過程的核心並不僅僅是土地的占領,更重要的是清除迦南地的偶像崇拜,保持自身的聖潔(申7:1 - 5)。他們要在這片土地上建立起對神的純正信仰,遵循神的律法,成為神在地上的見證。
屬靈預表與指向基督:這片土地在屬靈層麵象征著“安息”(來4:8 - 10),它預表著基督帶來的救恩以及神國度的不斷拓展。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的過程,實際上是神救贖計劃的一個預演,指向著未來基督將帶領信徒進入永恆的安息和神的國度。
新約信徒的“屬靈爭戰”應用
明確爭戰對象:新約信徒所麵臨的爭戰對象並非血肉之軀,而是“天空屬靈氣的惡魔”(弗6:12)。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依靠真理的力量和福音的大能去攻破敵人的堅固營壘(林後10:4 - 5),而不是依靠世俗的手段和力量。
“得地為業”的豐富內涵
個人層麵的突破:在個人層麵,信徒需要攻克生命中的“迦南地”,這些“迦南地”可能表現為各種不良的習慣,如成癮行為,也可能是內心的苦毒、怨恨等負麵情緒(羅6:12 - 14)。我們要依靠基督的救贖和能力,戰勝這些生命中的障礙,獲得真正的自由和成長。
群體層麵的使命:從群體層麵來看,教會肩負著拓展福音邊界的使命,要進入文化、職場等各個“未得之地”(太28:19)。我們要用愛去見證神的存在,積極地影響和轉化社會,讓更多的人認識和接受福音,使神的國度在地上得以不斷擴展。
應許實現的獨特方式:新約信徒應許的實現並非依靠武力,而是要“以善勝惡”(羅12:21)。就像保羅在羅馬監獄中,盡管身處困境,但他依然積極傳揚福音,書寫“基督被傳開了”(腓1:12 - 14),通過這種方式見證了神的應許在困境中依然能夠實現。
聖經依據:舊約中的書14:9(迦勒得希伯侖)、詩2:8(萬國為產業);新約中的太5:5(溫柔者承受地土)、啟11:15(基督作王),這些經文都為我們的理解提供了堅實的聖經基礎。
總結
通過對這兩個問題的探討,我們分別從經文的文本細節和神學的延伸思考兩個角度切入,深入地探究了約書亞記的敘事邏輯。這不僅讓我們更加清晰地了解了以色列人的曆史和信仰曆程,還將其與整本聖經的救恩脈絡緊密相連,實現了曆史解讀與現實實踐的有機平衡。這種深度的研讀和思考,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神的話語,指導我們在當今的生活中踐行信仰,勇敢地麵對屬靈爭戰,不斷拓展神的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