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二十四年四月,白衣大食履行與大唐的約定,發動了對吐火羅葉護國的進攻,小小的吐火羅本來就是夾在大國之間艱難生存的,它怎麼可能是白衣大食的對手呢?很快吐火羅被攻占,吐火羅葉護也被白衣大食所殺。
原本的吐火羅葉護國是倒向突騎施那邊的,吐火羅被占領,突騎施麵臨白衣大食北上的威脅。突騎施在西域雖然一度強盛,但也不可能同時麵對兩個大國的東西麵夾擊,為避免兩線作戰,蘇祿可汗不得不低下他那傲驕的頭顱,於開元二十四年八月派心腹大臣胡祿達幹來到長安,再一次向李隆基求降。
麵對著蘇祿可汗的請降,李隆基把他的那些宰相們叫過來,他想聽聽他們的意見。
中書令張九齡是個忠義之臣,他極其看不慣蘇祿那種反複無常的小人,在對待突騎施方麵,他的態度一貫是堅決抵抗和防禦的,因而說道:“陛下,蘇祿狼子野心,不念大唐天恩,屢次犯上作亂,殺我邊軍,掠我財物,此次萬不可接受他的請降,因與白衣大食聯合,一鼓作氣滅了突騎施。”
現為禮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的李林甫視張九齡為敵手,暗地裏處處與張九齡做對,因為張九齡是他相權獨攬道路上唯一的絆腳石。不過這李林甫為人精明城府,在李隆基麵前從來都是表現出一副為國為民,不與大臣們明爭暗鬥的姿態。
李林甫笑了笑,對著張九齡說道:“張大人所言極是,蘇祿也確實可恨,但是張大人似乎沒有考慮到一個問題。”
“什麼問題?”張九齡問道。
李林甫再次笑了笑,他向李隆基作了個揖,他的那點小心思是要告訴李隆基,他這是為皇帝為國家建言,不是針對張九齡,然後他才說道:“大唐和大食東西兩麵夾擊,突騎施不出一年便可瓦解,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張大人想過沒有,若如此不隻是吐火羅,連那昭武九姓都將落於白衣大食的控製之中,屆時大唐西域將直接麵對白衣大食東擴,它可比突騎施更難對付啊。”
“那李大人的意思是接受蘇祿的請降?”張九齡反問道。
“對,接受。”李林甫說道:“讓蘇祿去跟白衣大食再鬥一鬥,等他們兩敗俱傷後,蘇祿也就沒有精力再侵犯大唐的安西和北庭了。”
張九齡笑了笑,這微笑明顯帶有些鄙夷,他說道:“李大人,蘇祿那老小子可是一個反複無常的家夥哦,若此次接受了他的請降,讓他再次恢複元氣,必定還將侵犯我大唐安西和北庭。”
“另外,大唐與大食於去年結盟,約定共伐突騎施,此刻若準了蘇祿的請降,似乎有背盟約吧?”張九齡補充道。
李林甫還是笑了笑,他在李隆基麵前一直表現出一副不好鬥,脾氣溫和的一麵,他說道:“大國邦交,本就是爾虞我詐,利益為上,再說了,北庭都護蓋嘉運不也領兵攻到了碎葉城以西嗎?也不算失約。”
張九齡還想繼續辯駁下去,但一直在傾聽的李隆基打斷了他,或許李隆基已有了自己的答案,隻是他覺得不便自己說出來,於是他向侍中裴耀卿問道:“裴愛卿,你也說兩句,朕想聽聽你的意見。”
裴耀卿也是個善於察言觀色之人,他明白李隆基心中早已作出了決定,問他隻不過是想讓他說出來而已。
裴耀卿說道:“臣覺著兩位大人說得都有道理,可以考慮綜合下兩位大人的意見,即明麵上準了蘇祿的請降,讓他去對付白衣大食,而私下則叮囑蓋嘉運和王斛斯,做好對突騎施的防禦,一有機會依然可以攻打突騎施。”
李隆基一聽,滿意的點點頭,說道:“就按裴愛卿說的去辦。”
蘇祿可汗的可悲之處便是,一直沒有認清自己的位置,麵對著此刻最為強盛的大唐帝國,他隻是一顆棋子,大唐的國力是可以承受幾場邊境戰爭的失利的,它具有強大的自我修複能力,而突騎施是由不同部落組建的汗國,內部結構鬆散,隻要有那麼一兩場失利,很可能便走向分崩離析。
果不其然,蘇祿可汗的求降得到李隆基的準許後,便親自率領精銳渡過阿姆河,入吐火羅境迎戰白衣大食。可是此時的蘇祿可汗不再是當年的那頭“奔跑的公牛”,他的身體大不如前,因為“三高”,他的身體出現了“中風”跡象,他的一隻手沒有之前那麼靈活了,開始有痙攣的癥狀,再也舉不起刀和馬鞭了。
更為重要的是,蘇祿可汗年輕之時,為人清廉節儉,戰場上每有收獲,都會全部分給部下,自己沒有留下一點,因此所有部下都願意聽從差遣。到後來蘇祿可汗娶了唐朝冊封的交河公主,又娶突厥、吐蕃的公主,蘇祿可汗把三國的公主都封為“可敦”,同時把眾多兒子都封為“葉護”,從此開銷越來越多,戰場上抄掠所得,就不再分給部下。
為此,蘇祿可汗的部下在作戰之時便遠不如以前那般用命。
開元二十五年,突騎施與大食在喀裏斯坦展開決戰,蘇祿可汗慘敗,其所帶精銳全部戰死,他僅帶著幾個衛士逃迴碎葉城,這也意味著突騎施在吐火羅地區強勢地位的終結。
西邊受挫,如張九齡所言,這反複無常的蘇祿可汗又把氣撒在了大唐,這一年秋天,他再一次兵發北庭,要找蓋嘉運出氣,但同樣被蓋嘉運擊敗。
東西兩麵受挫,極大的影響了突騎施人的士氣,而且還戰死那麼多健兒,因而突騎施內部各部落也對蘇祿可汗極為不滿。
開元二十六年六月,蘇祿可汗因為中風,一隻手已經完全不能動彈,對其積怨極深的黃姓大酋長莫賀達幹與黑姓大酋長都摩度率部眾夜襲蘇祿可汗的牙帳,一代梟雄命斷當場。
蘇祿可汗的死,意味著突騎施汗國的鼎盛將不複存在,這類由部落聯合在一起的汗國,它的強大,極其依賴於某一位強勢神武的領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