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過幾天,《大唐周報》的第一期正式發行。
清晨,工人們忙碌地將一疊疊散發著墨香的報紙裝箱。
李青親自監督這一切,確保首期報紙萬無一失。
“送到各個坊市去,記住,每個茶樓酒肆都不能落下。”
李青對負責配送的工人們囑咐道。
這第一期報紙他準備免費發放。
報紙剛一發放,立刻在長安城掀起軒然大波。
隻見街頭巷尾,三五成群的市民圍在一起,爭相閱讀這從未見過的新鮮事物。
“這就是''大唐周報''?”
一位茶樓掌櫃拿著報紙,仔細端詳著。
“看這版麵設計,真是精巧。”
旁邊一位文人讚歎道,手指輕撫過紙麵,
“這紙張手感竟比尋常書帖還要細膩。”
報紙首篇是朝廷最新頒布的計劃生育政策,詳細闡述了“少生優生”的理念,並配有李世民的親筆題詞。
這讓不少讀者嘖嘖稱奇。
“你們快看後麵!”
一位書生驚唿,
“這《西遊記》是何書?”
報紙的第二部分刊登了《西遊記》的開篇兩章。
從“混沌未分天地亂”講起,到石猴出世,引人入勝。
這一內容瞬間成為茶餘飯後的熱門話題。
“這猴子竟能翻筋鬥雲,一個跟頭十萬八千裏,當真神奇!”
“我看這定是話本小說,不過卻寫得生動有趣。”
“下一期何時發行?我要看這猴子後來如何了。”
報紙最後一部分是從李青《酉陽雜俎》中精選的奇聞軼事。
包括海外異聞、民間傳說等內容,滿足了人們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東市一家茶樓內,顧客爆滿,一位說書人正手持報紙,繪聲繪色地講述《西遊記》。
“諸位聽好了,這花果山水簾洞中的石猴,乃天地精華所孕育…”
說書人抑揚頓挫,時而模仿猴子叫聲,引得滿堂大笑。
“再講一段!”
臺下有人喊道,扔出一枚銅錢。
“老丈,這石猴後來怎麼了?”
一位商賈問道。
說書人神秘一笑:
“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迴分解。”
崇仁坊的一處宅院內,幾位權貴子弟正圍坐一堂,同樣在討論這份報紙。
“此物若是廣為流傳,恐怕會對我們世家的影響力造成衝擊。”
一位年長者憂心忡忡道。
“怕什麼?不過是些雜七雜八的故事罷了。”
年輕人不以為然。
“你不懂,”老者搖頭,“掌握輿論者,可左右民心。”
與此同時,皇宮內,李世民正與房玄齡、杜如晦等大臣每人一份大唐周報。
“此舉甚妙!”房玄齡翻閱著報紙,讚歎道,
“既宣傳了朝廷政令,又不失趣味性,百姓定會喜聞樂見。”
李世民滿意地點頭:
“李青此舉,可謂一箭多雕。傳朕旨意,從今日起,各州縣皆須設立報刊驛站,確保《大唐周報》能及時送達天下各地。”
於此同時,整個大唐境內突然出現了一批身著統一青色長袍的陌生人。
他們的衣袍上繡著“大唐周報”四個小字,顯得格外醒目。
這些青袍人肩上都斜挎著一個特製的布袋,袋子上同樣印有“大唐周報”的標誌。
他們不辭辛勞地穿梭於大唐各個村莊之間,成為了一道特殊的風景線。
每到一個村子,這些青袍人便會在村中最寬敞的空地上搭起一個簡易的木臺,吸引四麵八方的村民前來圍觀。
當人群聚集得差不多時,青袍人便會從挎包中取出最新一期的《大唐周報》,用洪亮而富有節奏感的聲音朗讀上麵的內容。
他們的朗讀技巧極為嫻熟,讀到政令時莊嚴肅穆,讀到《西遊記》和其他版塊時則聲情並茂。
村民們對這些從未聽過的奇聞異事充滿了好奇,常常聽得如癡如醉。
甚至有人專門準備了小板凳,一聽就是大半天。
讀報結束後,這些青袍人並不急著離開,而是會在村中停留一段時間。
對於村中發生的各種趣事,青袍人也會詳細記錄,並詢問村民們對朝廷最新政策的看法和建議。
有時候,他們還會拿出一些預先準備好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民意調查。
比如“您認為朝廷的減稅政策是否合理”或“新修的官道對您的生活有何影響”。
這些青袍人中有不少都是李青從科舉落榜的讀書人,他們一邊做著讀報和記者的事物,一邊也能備考,一舉兩得。
結束後,這些青袍人會將收集到的各種信息整理成文書,投遞給驛站。
而驛站的快馬,則日夜兼程地將這些文書送往長安城的《大唐周報》總部。
在總部,李青親自帶領一批編輯,從海量的民間故事和民意調查中精選出最有價值的內容,作為下一期《大唐周報》的素材。
通過這種方式,朝廷的聲音得以傳到最偏遠的村莊,而民間的聲音也能直達天聽,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信息循環係統。
李世民得知這一情況後,不禁感歎道:
“此舉,比奏折還要實用,朕終於能聽到百姓的真實聲音了。”
隨著時間推移,這些讀報人逐漸成為了連接朝廷與百姓的重要紐帶。
……
《大唐周報》發行兩期後,反響空前。
每逢發行日,長安城各大茶樓門前排起長隊。
雖然現在大唐周報已經收費,但是兩文錢的價格,就能讀到這麼有趣的故事,很多人還是很樂意的。
這天清晨,李青站在印刷坊內,望著忙碌的工人們和堆積如山的稿件,不禁感到頭大。
“又有十七份來自涼州的民間故事需要篩選,還有二十三份洛陽傳來的民意調查。”
管事遞上厚厚一摞紙張。
李青接過後隨手翻了幾頁,歎了口氣。
每天處理這些繁瑣事務,哪還有時間享受生活?
他原本計劃這個春天釣釣魚,踏踏春,出去走走,看看沒被現代工業汙染物大唐風景的。
眼前的一切與他愜意悠閑的生活理念背道而馳。
“報紙的事情,還是交給其他人吧。”
李青放下手中的稿件,決定找人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