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新將踴躍報名參與鐵政改革的名單,上報給皇上。
趙祉看著自己登基恩科選出來的進士們很是欣慰,除了已經選官的都參加。
尤其是已經選官的劉墉和紀昀,竟然也主動要求參與鐵政改革,這讓趙祉將兩人記在了心裏。
趙祉大手一揮,將這些人全都派去鋼鐵廠學習觀政。
工部,戶部,還有吏部推薦過來的人,也一並全都派了過去。
之前的內廷造辦處改革非常成功。
有琉璃這個緊俏的貨物替內廷斂財,現在皇上說話的腰桿子都硬了。
內廷造辦處跟工部,戶部,兵部合作推行的水泥計劃,也替幾個部門緩解了財政壓力。
這些錢可不是從普通窮苦人口摳出來的,而是從各地豪商地主手裏,弄出來的錢財。
接下來陳新徹底忙了起來,忙的每次迴家都是沐浴睡覺更衣的連軸轉。
怡親王趙祥隻是坐鎮,他才是鋼鐵廠高爐改造的主事人,還要兼職老師,給那些官員和進士培訓。
一個月的時間,京都鋼鐵廠又多了兩座高爐。
修建這兩座高爐的過程,這些來學習的官員和觀政的進士全程參與。
等兩個新高爐投入生產,鋼鐵廠的日產值瞬間突破萬斤,已經達到了以往的10倍。
看到這赤裸裸的數字,鋼鐵廠的所有人都倍受鼓舞。
陳新把宣傳的工作交給了能說會道的紀曉嵐,讓他帶著擅長鼓勵人心的人,大肆給工匠們描繪鋼鐵廠的藍圖。
趁著皇上高興,陳新趁機改善鋼鐵廠工匠待遇。
由於鋼鐵廠的產量大增,工匠明顯開始不夠用,除了從其他地方抽調。
陳新開始大量擴招,社會閑散人員,無產者,無地的農民。
這些新招進來的人,經過簡單培訓能勝任簡單的工作。
為了跟資深工匠區分,這些隻會簡單工作技能的人,成了煉鋼廠的普通工人。
陳新還讓戶部的人,按照不同工種,還有業務能力,給每個人定了不同的薪資待遇。
一開始那些失地的農民,和無產者還都不願意來。
陳新以權謀私,把洪幫的成員或者他們的無業的家人優先招募。
等第一批工人拿到足以養活一家人的物資和薪資以後,鋼鐵廠的招人處瞬間人滿為患。
有些家裏有地的,都想派壯勞力應征工人,可都陳新定下的規矩直接拒絕了。
他可不想因為產鐵,而讓百姓撂荒,那可是殺雞取卵,本末倒置。
到了九月中旬,陳新開始讓學的比較好,比較紮實的同年進士。
在一自己的監督下,獨立主持煉鐵高爐的運行工作。
這讓瘦了一圈的陳新,稍微有了一點空閑。
同時陳新分出一部分人,研究興建更大一些的高爐。
還讓技術精湛的老工匠,研究其他礦石跟鐵水混合後出來的鋼鐵的種種不同。
還別說在陳新的隨口指揮下,真就研究出來了錳碳鋼,矽碳鋼,甚至銅矽碳鋼等好幾種格外顯眼的合金鋼。
在陳新的主持下,煉鐵作坊迅速從千人變成了近萬人。
怡親王為了維持秩序,都不得不報備皇上。
從西山大營,調集了一個兩千人的步兵營在附近維持秩序。
有了煉鐵廠,附近迅速起了兵工廠,鐵甲廠,農具廠等。
這些廠子跟鋼鐵廠一樣招募普通無產者,都采用了煉鋼廠的流水線模式。
由老工匠培訓,每個工人隻負責一個工序,這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有了類似鋼筋的合金鋼,陳新用混凝土,磚石,還有粗鋼筋,築起了一道牆。
又來視察的皇上趙祉,看到新鑄出來的紅衣大炮,一連九炮,都無法破開那並不是很寬的鋼筋混凝土牆,頓時都驚住了。
上次沒加鋼筋的混凝土牆,也隻撐了三炮就被洞穿了一個大窟窿,這次九炮擊打一個區域,竟然還沒打穿。
皇上拍了拍陳新的肩膀,有些感慨的說:
“堅固是堅固,可鋼鐵耗費的太過了。
這麼一點不到二十米牆,足足耗費了鋼鐵廠一天的產鐵量,有些得不償失啊!”
陳新要的隻是效果,拱手施禮說道:
“陛下,隨著各省各地的鐵廠,都變成高爐鋼鐵廠,到時候會有源源不斷,用之不盡的鋼鐵產出。”
趙祉聽了點了點頭,不無感慨的說道:
“那就等以後再說吧,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朕是負責給大慶栽樹的。”
趙祉看著瘦了一圈,變的有些黑了的陳新,讚許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如此肱骨之能臣,能讓自己遇到,真是自己的幸運啊。
“也別一直忙著工作,要愛惜自己的身體,我記得賈愛卿最近都瘦了不少。”
“謝陛下關心,微臣一定注意。”
最近自己卻是忙的不可開交,都有些冷落家裏的嬌妻美眷了。
“賈瑛啊,這些人學的怎麼樣了?現在有多少能獨當一麵的?”
“迴陛下,學的最快的是劉墉,但必須給他配一個穩重踏實的人查遺補缺,不然容易冒進。
其他的幾個人配起來用,也足矣撐起四五個鋼鐵廠了。”
趙祉聽了點了點頭,他也沒指望這麼短的時間,新科進士就學的通透。
能這麼快就上手,這也一定是賈瑛一點也不私藏的結果。
通過派來官員的反饋,還有禮親王的觀察,趙祉可算見識到了陳新的大公無私。
凡是鋼鐵廠的種種事項,他都事無巨細的指導大家,一點也不帶私藏的。
除了研究出來的特種鋼材,暫時被列為機密上報給了皇上定奪。
普通冶煉之法,幾乎可以說是填鴨式教育,強行讓進士們背誦加現場實操,再加工作實踐。
有了陳新背書,趙祉知道可以適當的把人放出去,改造其他官方冶煉廠了。
於是本來就要去江南省擔任戶部清吏司主事的劉墉,就被皇上叫了過來。
一聽自己這麼快就要走馬上任了,有些小激動。
可看了皇上給自己安排的,跟自己一起下江南的幾個搭檔,都是平日裏站出來挑自己錯的。
他頓時明白了這是誰的主意,自己有這浮躁的毛病,還是要改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