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視察完鋼鐵廠的工作以後,龍心大悅。
陳新舉薦的幾個能獨當一麵的人,也開始跟自己的搭檔們一起,主持參與新高爐的興建,投產加運行。
等日產值達到3萬斤的時候,陳新不得不停下了高爐的修建。
再多的話,京山鐵礦廠礦石的產量就跟不上的。
十二臺高爐,輪流休整改造,正好跟京山采礦廠的速度差不多。
為了提高運送鐵礦石的效率,京山采礦廠跟鋼鐵廠之間的路麵,都開始用混凝土硬化。
要不是怕驚世駭俗,陳新都打算在不遠的兩個地點修建銅矽碳鋼鐵軌了。
就是用牛馬騾子能拉著礦石車往返的固定鋼鐵軌道。
為這陳新還特意跑到馬若曦那裏取經,詢問提高運輸和采礦效率的辦法。
於是就有了定式的鐵礦車和鐵軌的想法。
定式的鐵礦車,可以實現換馬換人鐵礦石不下車,直接進煉鐵爐,大大提高運輸和采礦效率,為下一步鋪設鐵礦石車鐵軌做準備。
陳新這次迴來,順便參加了人生的第一場大朝會。
等陳新交上鋼鐵廠兩個月,平均日產兩萬斤鋼鐵的產量報表。
各位內閣大臣,拿著每月六十萬斤鋼鐵的報表,手都有些抖。
這可都是能直接用來打造兵甲武器的鋼鐵。
每斤精煉鋼鐵,以前都需要三四兩白銀的成本,由人工反複鍛打出來。
就這還有價無市,根本買不到,現在就這麼成批量的變成了板甲和兵器的毛坯。
皇上趙祉手裏拿著的,是陳新單獨交給他的陳條。
這上麵的鋼鐵,是沒記錄在明麵報表上的。
哪怕提前知道了各種數據,現在看到實際報表也是雙眼放光。
這些鋼鐵一體成型的毛坯戰甲,待兵甲廠稍微打磨組裝後,會優先裝備忠於他自己的鐵桿軍隊。
這幾萬套兵甲一列裝,自己以後就是真正的帝王了。
大臣們看的是產量報表,皇上看的是產品報表,但明顯他們的三觀都受到了衝擊。
等群臣消化的差不多了,陳新才站出來說道:
“陛下,這新鋼鐵廠的選址尤為重要,必須靠近鐵礦石和煤炭產地。
否則高昂的運輸和采礦成本,將會拖垮新成立的鋼鐵廠。”
在這方麵陳新已經用實際行動和亮瞎眼的數據,證明了他是這方麵的權威。
眾位大臣和閣老一個提出反對的也沒有。
這些早就跟皇上通過氣的,趙祉自然非常認可。
為了防止鋼鐵外流,一開始接受改造改革的,都是京師附近的煉鐵廠。
待到散朝後,陳新被被皇上留下,跟偷偷進京的京營節度使會麵。
忠於皇上的三萬京營,將會快速列裝新式一體成型的板甲和半身甲。
而京營的節度使,正是賢德妃賈元春的舅舅王子騰。
賈代善和賈代化兩位國公為了保護家族,兒子沒有從軍接班的,全都學文。
王子騰能掌控京營,他是接了賈家兩位國公留下的基本盤。
南京陷落燕京複辟以後,第一任京營節度使就是賈代善。
完成換裝的京營,其中板甲重甲士一萬,半身輕甲士兩萬
一下超過了西山大營,成了最精銳的全甲部隊。
皇上跟陳新和王子騰密談許久,暗中部署。
陳新也將新式戰甲的優勢以及使用注意事項一一告知。
王子騰深知此次換裝意義重大,滿臉嚴肅地向皇上保證定會好好訓練士兵,讓京營成為真正無敵之師。
把隱秘鋼鐵產量製造的戰甲交割給京營以後,陳新難的休息了一下。
他不得不迴了,東府的秦可卿要生了,就連躲在道觀裏的賈敬都迴了寧國府。
再次見到麵如金紙的賈敬,陳新知道他大限之期不遠了。
賈敬再次見到陳新也是眼神複雜,他沒想到這個年輕後輩爬的如此之快。
年紀輕輕的就已經是五品翰林侍講四品爵爺。
這在朝堂的站位,都比他丈人四品僉都禦史林如海都靠前了。
畢竟朝堂站位,除了內閣和軍機大臣,其他人講究爵位優先,官位品階和年資其次。
陳新同賈敬寒暄過後,一起剛踏入寧國府天香樓,便聽到產房內傳來痛苦的叫聲。
眾人在外麵焦急地等待著,丫鬟婆子們端著熱水不斷進出。
賈蓉更是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在門口來迴踱步。
不多時,一聲嬰兒啼哭打破緊張氣氛,過了一會又是一聲清脆的啼哭聲。
產婆滿麵笑容地出來報喜,說第一個是個男孩,第二個是個女孩。
賈敬聽聞,臉上露出一絲欣慰,他知道家族後繼有人了。
賈敬強撐著病體看了看孫子,對陳新道:
“望你日後多多照拂此子。”
陳新點頭應下,這可是自己的娃,當然一定親自照拂。
昨天剛被賈敬教育了一頓的賈蓉,此時可是開心不已。
自己一下子有了一兒一女,賈家可算後繼有人了。
“祖父,這孩子的名字該怎麼起?”
賈敬怕自己病軀不吉,沒在孩子旁邊多待,領著人都出去,直接去了祖宗祠堂。
聽到賈蓉問自己孩子的名字,賈敬愣了一下。
賈家發跡以後,賈演賈源兩位老祖隻留下“水人文玉艸”五個輩分。
上麵還留下一句話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若是後輩有可造之材,讓其再續族譜。
賈敬將目光轉向陳新,對一起過來的賈母說道:
“嬸娘,如今這族譜延續還得定下章程,你看該怎麼定?”
賈母看著賈敬拿過來族譜,以及上麵的交代,目光複雜的看向目前最出息的賈瑛,對著賈敬說道:
“這個就由你和賈瑛定吧!
你倆是進士出身,以後賈家為了保持繁榮昌盛,需要遵從你父親和叔父的意思,從武勳轉向文教清貴的路子。”
從宮裏賢德妃透出來的意思,賈家以後需多多親近賈瑛,王子騰那邊也是這個意思。
得到賈母的首肯,陳新被賈敬拉著給族譜續譜。
最後經過討論,根據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聽賢言,遠小人的意思。
定下了“木阝訁辶彳”五個輩分,並繼續在族譜上定下,由後世賢良之孫再續族譜的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