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城,乃至於整個大明的士人,都因為孔氏一族被朱棣抓捕歸京,從而沸騰。
堂堂衍聖公,儒家的代表,卻因為一件案子,成了階下囚,誰能忍?
一時間,金陵內外怨氣沸騰。
燕王朱棣從山東曲阜,一路經徐州、淮安、揚州,終於到了應天府境內。
一路上,燕王朱棣每新到一地,必定有士人攔路,或以頭搶地,或失聲痛哭,或以死相逼,或苦苦哀求,堪稱花樣百出。
燕王朱棣見招拆招,在不傷及士人性命的前提下,將他們一一打發(fā)走。
然為孔希學這位衍聖公求情的人,多如過江之鯽,打發(fā)走一批還有一批。
到了最後朱棣被那群人搞得怕了,索性“白日休整,夜間趕路”,才躲過了剩下的糾纏。
一番波折之後,燕王朱棣終於迴到了金陵城,遙望金陵巍峨古老的城牆,朱棣鬆了一口氣。
“押送孔氏一族歸京,怎麼比本王在塞外打仗還累?”
朱棣騎著駿馬,終於放下了肩頭重擔,輕鬆了不少。
一旁,毛驤笑嗬嗬地說道。
“殿下,可別小看了那群士人,他們磨人的手段可多著呢,保不齊在金陵鬧出什麼幺蛾子!
燕王朱棣“嘖”了一聲,“烏鴉嘴!都到了金陵帝都,到了天子腳下,他們還敢鬧騰?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毛驤心中苦笑:殿下,沒有什麼不可能,文人為了維護孔聖那麵金字招牌,可比您想象中的要瘋狂得多。
“殿下所言極是,是臣失言了!
毛驤按捺住心中所想,說了一句。
燕王朱棣催馬向前,越靠近金陵城他的情緒越輕鬆,不過,這份輕鬆在見到城門前的光景之後,蕩然無存。
毛驤的“烏鴉嘴”,成真了!
金陵城外,匯聚了幾千人,朱棣打眼一看,至少兩千人往上。
這麼大的陣仗,卻沒有任何人竊竊私語,氣氛嚴肅得嚇人。
毛驤見了瞳孔微微收縮,道:“他們要幹什麼?他們要造反不成?”
朱棣指著那隊伍裏麵的旗幟,“孔曰成仁孟曰取義,這些人是要為儒家‘殉道’!”
“走!咱們就去會一會這群‘鐵骨錚錚’的文人!”
“殿下!”毛驤勸說朱棣:“他們人太多了,萬一鬧起來有個閃失怎麼辦?要不,殿下還是避一避,走其他的城門吧?”
朱棣聞言啞然失笑。
“避一避?本王行得正坐得直,為天下百姓請命,為何要怕他們?走!”
朱棣一聲令下,隊伍朝著那將近三千人行去。
“臣禮部尚書劉仲質,拜見燕王殿下!”
為首的一官員,朱棣認識,正是禮部尚書。
朱棣瞥了劉仲質一眼。
“劉大人,不去官署當值,卻來了城外,你要做什麼?”
劉仲質仰起頭,高聲道。
“臣率領三千士人,迎接,衍——聖——公!”
劉仲質身後的那些人,跟排練好了一樣,齊聲高喊。
“迎衍聖公!”
“迎衍聖公!”
“迎衍聖公!”
燕王朱棣身後的燕山衛(wèi),什麼時候見過這場麵?皆麵麵相覷。
麵對三千士人,他們是打也不是、罵也不是。
張玉小聲地湊近朱棣,問道:“殿下,我們怎麼辦?”
朱棣朝他微微揮手,示意沉住氣。
“好!劉大人還有諸位士人,迎接衍聖公的誠意,本王已經知曉了,你們的心意盡到了,迴去吧!”
朱棣的話音落下,卻沒有一個人動,朱棣眉頭微蹙。
“怎麼?本王的話不管用麼?!”
劉仲質身後,一翰林院的學士緩緩走出來,道。
“殿下,衍聖公乃孔府聖人,豈能以囚徒之身入金陵?請殿下釋放衍聖公,讓衍聖公體體麵麵地入金陵!”
翰林學士一出言,陸續(xù)又站出十幾人,為衍聖公孔希學說話,滔滔不絕。
朱棣笑了,被他們給氣笑的。
朱棣望著他們,深吸一口氣:“孔希學,包庇孔希悅,拒不交出人犯,孔府與白蓮教糾纏不清!”
“孔希學雖然是衍聖公,但他也是孔家家主,孔家暗通白蓮教,孔希學就算不是主謀,也有責任!”
嗡!朱棣拔出佩劍,遙遙指著劉仲質等人。
“本王再說一遍,本王奉聖命押解孔氏一族入京,誰再敢阻攔,休怪本王劍下無情!”
森然的寶劍出鞘,劉仲質卻絲毫沒有動搖,他緩緩地作揖,然後跪地。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殿下若要臣的性命,臣亦沒有任何怨言,但衍聖公不能以戴罪之身入帝都!”
劉仲質一跪地,其他的人齊刷刷跟隨跪地。
“請燕王殿下釋放衍聖公,否則,請殿下誅殺吾等!”
“請燕王殿下釋放衍聖公……”
燕王朱棣的寶劍僵在半空中,有一人來攔路,朱棣或許能殺一人,有十人來攔路,朱棣能殺十人。
可若有百人、千人攔路,朱棣能都殺了?他朱棣是皇子,又不是殺人魔王。
一時間,朱棣進退兩難。
洪武十一年,三千人出城迎接衍聖公,令朱元璋震怒,也讓天下人看到了士人恐怖的向心力。
燕王朱棣進退兩難,關鍵時刻,錦衣衛(wèi)指揮使毛驤挺身而出,解決了這個難題。
毛驤的辦法簡單直接——鞭子!
毛驤命錦衣衛(wèi)手執(zhí)鞭子,將聚集在金陵城外的三千士人,狠狠鞭打。
你們文人不是有“風骨”麼?好!我毛驤就用鞭子,來看看你們的風骨有多硬!
結果一通劈頭蓋臉的鞭子打下去,三千士人成鳥獸散,灰溜溜地逃走了。
燕王朱棣得以順利進城,但毛驤卻成了文官的“眼中釘肉中刺”,恨不得除之而後快。
彈劾毛驤的奏疏,如雪花一般飄向皇宮,裏麵更不乏指責燕王朱棣的奏疏。
在那群大臣的眼中,燕王朱棣簡直成了比秦王、晉王還要罪惡十倍、百倍的“惡王”。
畢竟,秦王、晉王再不是東西,他們禍害百姓,你燕王卻“禍害”我儒家聖人!
士人們雖然挨了一通鞭打,但博弈才剛剛開始,針對孔府與孔希學,皇權與文官的拉扯道阻且長。
當大明王朝,因衍聖公一事鬧得滿城風雨的時候,李善長的“漢國”卻風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