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此以往,吏員還有辦事的動力麼?
宋訥方才說,國子監諸生去了各地“沒有幫手”的原因就在這裏。
吏員基本都是土生土長的本地人,他們瘋了?為了國子監空降的官員得罪本地士紳地主?
但朱元璋這一手“吏轉官”,直接給了各地吏員成為官員的機會。
各地原本渾渾噩噩的吏員,還不抓緊機會,拚命地辦事兒,爭取將新政推廣做出成績?
哪裏的黃冊、魚鱗冊編纂得快,哪裏的“攤丁入畝”推行得快,哪裏的官員、吏員就能獲得升遷。
這便是李善長在信件中,給朱元璋提出的解決之策。
國子監諸生與各地吏員聯手,成為朱元璋“皇權下鄉”的爪牙,新政自然得以推行。
吏部尚書李信當即說道:“陛下,吏員豈能成為官員?那些吏員大多沒有什麼真才實學。”
“若他們進了官員之中,會令各地政務混亂,民不聊生,請陛下收迴成命!”
吏員轉官員,會直接擠壓原本官員體係內其他渠道上來官員的晉升空間。
郭允道等官員怎麼可能答應?
朱元璋揮揮手,渾不在意。
“李愛卿莫著急,咱還沒說完呢,這鄉官有上限,隻到九品,便不會再晉升。”
“雖隻有九品,但依舊是錄入朝廷官員名單之中,除此之外,鄉官除了可以由吏員晉升擔任,還可以由解甲歸田的軍卒擔任。”
“其中,還有一部分就由各地的官員家中正在候補的子弟擔任!如此一分為三,各有各的公平。”
吏部尚書李信傻眼了,因為朱元璋這後麵的處理,簡直是匪夷所思的厲害。
一則,限製了鄉官的品級,讓鄉官有體麵,但不會動搖如今的官僚體係。
二則,朱元璋還給解甲歸田的軍卒留了一條路,直接兼顧了武勳集團的利益。
三則,如今天下官員之中,有不少子弟都在賦閑,就等著官員出現空缺,他們去填補。
但官職就那麼多,一個蘿卜一個坑,前任不死,你怎麼去填補空缺?
朱元璋設置的鄉官,給了這些賦閑在家的子弟一個機會,鄉官也是官,總比在家一直等著好吧?
政治,是妥協的藝術。
朱元璋兩條新政,從政策層麵直接解決了“皇權不下鄉”的問題,以及文武官員阻攔新政的基礎。
洪武十一年,四月,朱元璋的新政在各地開始推廣,國子監的監生亦奔赴各地。
大明,河間府,楓橋鎮。
“諸位父老鄉親,今陛下明發聖旨,恩德遍布天下,要重修魚鱗冊、黃冊,推行新政!”
楓橋鎮中心,一年輕的吏員正口若懸河,身邊還懸掛著一公文告示。
百姓們圍攏在四周,有人說道。
“小劉先生,這重修魚鱗冊、黃冊的事兒我們可都聽說了,萬萬不能配合。”
“對對對,誰家配合了,以後多收他家的賦稅,我們一年忙到頭賺不了幾個錢哦。”
“就是就是,聽說陛下推行的啥新政,賦稅比以前多一半呢,傻子才重修。”
劉正德聞言哈哈大笑。
“諸位,我劉正德從小就是長在楓橋鎮的,還能騙諸位不成?告訴你們,重修魚鱗冊與黃冊,就是為了確定咱鄉親們的名下田產。”
“趙叔,您家裏有水澆田七畝地,您村子裏那張財主,有水澆田五十畝,您兩家一年到頭交的賦稅,卻是一樣多的對不?”
滿臉皺紋臉色黑紅的老農戶點了點頭,有些木訥地說道。
“是啊,年年都是這麼交的,我家有六口人,他家也有六口人,新政不還是要多交稅麼?”
“非也!非也!”劉正德挺直了腰桿子,道。
“今日咱縣裏麵來了一位大人,直接從金陵國子監來到咱們這裏的,人家受陛下聖命而來。”
“大人說得清楚明白,田地多的多繳納賦稅,田地少的少繳納賦稅,趙叔,以後那張財主家每年繳納的賦稅,就是您的七倍多!”
“還有,您田地少,繳納的賦稅會重新調整,不會像從前那般多了。”
啥?老農戶趙叔渾濁的眼珠子慢慢地亮了。
“劉家老大,你說的是真的?還有這種好事兒?”
劉正德點了點頭,環視四周。
“那可不?陛下金口玉言的還有假?諸位鄉親,再有幾日,國子監的大人就會開始編纂黃冊、魚鱗冊。”
“咱們楓橋鎮人不能落下,我家,還有我叔伯兄弟家,會第一批參與黃冊魚鱗冊的編纂!”
四周的百姓聽了一陣竊竊私語。
“這事兒靠譜麼?別上了魚鱗冊跟黃冊,再加賦稅?”
“咋可能?劉家老大這孩子讀過書,又是咱們楓橋鎮人,還能坑害咱們?”
“對對,而且他們劉家第一批配合京城來的大官編寫那什麼魚冊子,壞不了的。”
“我得趕緊迴家跟當家的商量商量,這是好事,大事!”
……
河間府楓橋鎮的事情,在大明各地不斷上演,曾經那些擺爛的吏員,都為了成為鄉官,拚命宣傳新政。
就拿楓橋鎮劉家來說,是家境殷實的家族,送兒子劉正德讀書、當吏員。
當吏員為衙門辦事,說出去很風光,但其中的辛酸隻有他自己知曉。
吏員不比官員,在人家當官的麵前低人一等,還看不到晉升的任何希望。
如今,朱元璋施恩於天下吏員,他劉正德終於有了成為官員的機會,即便那是個九品的鄉官,也是官!
有了官職之後,劉家也算得上是“官宦之家”了,這是無比榮耀的大事!
別說推行“攤丁入畝”新政,他劉家要多繳納賦稅,就算是將家財割舍出去一半,劉家也不含糊!
新政的威力就在這裏,讓大明基層的士紳力量出現了分化,使得各地吏員無不盡力辦事。
劉正德乃是本地人,他說的話自然有人相信。
由此,大明境內的新政,得以快速推行下去,從四月到七月份,兩冊編纂的速度驚人地快。
兩冊編纂進展順利,朱元璋的心情格外的好,不過很快,又有新的麻煩出現了。
金陵,皇宮,武英殿。
“湖廣、河南、山東、江西、福建五省,這個月陸續發生民亂,暴民衝擊府衙,抗擊兩冊編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