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東風雲驟變,不過一日之間,大戰氣氛便是讓所有遼東百姓窒息,稍微有點能力的大戶都是能夠得到消息,知道這一次大戰會是一個多麼恐怖的規模。
而稍微有一些年老的百姓,都是能夠想起幾十年前遼東外的那一場大周與金國的大戰,二三十萬大軍的戰爭,打的遼東之外一片破敗,最後大周戰敗,遼東徹底糜爛……
而現在之景色,比之昔日,縱有不如也不遠矣,讓遼東百姓不由得麵容失色。
而比起百姓,遼東總兵府也是凝重萬分,寧京的求援信已經是送到了遼東總兵府,遼東總兵李顯看著斥候的迴報,心情已經是沉到了底。
雖然大周早已經是定下基調,開春之後,對建奴發動大戰,但是畢竟還在調動兵馬的階段,如今大部兵馬都還在京師之中未動,想要趕過來少說也得有個十來日,而遼東總兵府總共也不過兵馬三萬!
“寧王已經是出動兵馬八萬北上禦敵,也不知能否擋住建奴!”
李顯憂心忡忡,建奴正黃旗和鑲黃旗實力可不是蓋的,作為金國大汗親自統領的兩旗,實力比起其餘幾旗要強上不少,而且金國大汗禦駕親征,金兵必然士氣高漲。
“傳本帥命令,令參將劉三刀領兵馬一萬人,速速馳援義州,護住通道,令孫可中領兵馬五千,於城外安營紮寨,形成掎角之勢,以應萬全!本帥親領本部駐守鳳凰城,以防建奴調轉槍頭!”
李顯立刻安排了下去,已經是把手中能用的兵馬都是用到了極致,唇亡齒寒的道理他也懂,寧國不容有失!
而且他也第一時間想到大周與寧國的通道之重要,這可是生命線!
“速速遣使迴稟陛下,請求朝廷援兵!”
“諾!”
——————
“韃子氣勢洶洶,唉……也不知道朝廷援軍何時能到。”
劉三刀接到命令之後,便是不敢有半刻拖延,即刻去點齊兵馬,迅速出城。
兵貴神速,戰事不可有半分拖延,更別說建奴騎兵為主,若是慢了,正麵碰上趕過來的建奴騎兵,他這一萬大軍怕是就要全軍覆沒了。
說起來這劉三刀也是個傳奇,其是遼東人士,幼時遼東遭到建奴劫掠,家破人亡,幸好其當時還小在桌底下躲過了一劫,但是也是和建奴有了血海深仇。
後來劉三刀靠吃著百家飯長大,長成後為報家仇毅然參軍,從一小兵做起,幾乎參與了遼東大大小小大部分的血戰,最後硬生生幹成了參將,成為遼東總兵司的一方大將。
其人猛烈,常常上了戰場便是悍不畏死,與敵軍廝殺,親手殺死的建奴便是多達百人,外號人屠,臉上有著一次戰鬥之中留下的疤痕,從外表看過去恐怖無比。
隻是這樣的一員猛將,現在卻是臉色憂愁。
“再快些,全員急行軍務,必在明日晌午之時抵達!”
“諾!”
眾兵將埋頭趕路,第二日大早便已經是抵達了義州城附近的界河之側。
來到這裏卻是發現已經布滿了防禦工事,或是柵欄,或是了望臺,又或是各種小型營寨拱衛大營,不用想都知道這是寧軍兵馬。
建奴大軍調動,雖然騎兵居多,但是也不可能立馬就到達,各種調度什麼的也是占了非常多的時間。
而寧京距離義州並不遙遠,而且有著官道沿途北上,不過數日先頭部隊便已經是抵達,而早在他們抵達之前義寧邊軍已經是開始搶修工事,再把城外百姓遷入城中,稻田全部搶收,牛羊全部收走,不留在外。
劉三刀率領大軍靠近,寧軍見是友軍,驗明身份之後便是迅速放行,兩軍匯合在一起。
劉三刀走進大寨之中,見到營中暫時最高將官,為京營一參將李傳,寧京主力還要些時日,他是率領先頭部隊輕裝上路迅速抵達的。
“李將軍,幸會。”
李傳還未開口,劉三刀便已經是主動問候,拱手抱拳。
“哈哈哈,劉將軍威名本將聽了許久了,傳聞劉將軍曾率領大軍衝擊韃子軍陣,有過陣斬甲喇額真之威。”
李傳也是笑著道,這劉三刀的名字在這遼東也確實響亮。
提到自己威風事跡,劉三刀笑意更甚,一時間滔滔不絕了起來,最後更是道:“那建奴,看似強勢,卻也不過如此!”
李傳笑了笑,不在這件事情繼續聊下去,反而謝道:“還得謝將軍領兵來援!”
劉三刀擺了擺手,不在意的說道:“都是為朝廷做事,友軍有難,自要相幫。”
真要說也沒錯,寧王是大周藩王,寧王手下的軍隊不也是大周的軍隊麼?這不正是都是為朝廷做事麼?
“劉將軍,這大寨根據大帥的安排,尚有補充防禦之地,還請將軍替為鎮守!”
“自無不可,還請指出,本將軍這便領兵前去!”
兩人一合計,劉三刀便是立刻帶領軍隊往其防禦駐守下去,以待敵軍。
接下來數日,寧國大軍漸漸都是趕到,其甚眾,浩浩蕩蕩,讓劉三刀安心了不少。
而隨之而來的建奴軍隊在城外和營寨之外安營紮寨,與寧軍、周軍對峙,又讓他心情沉重了起來……
興平侯、靖安伯等一眾主帥也已經是到了,此刻坐鎮中軍。
“守住,便會有辦法!”
劉墉心裏清楚的很,依靠著自己手下的這些軍隊想要擊潰金兵根本不現實,唯有等到大周朝廷的天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