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周雲和軍機參讚院早就收到了報捷文書,在軍機院中討論封賞之事時,兵部尚書孫明遠建議將報捷文書傳閱各軍即可。
但院使李巖卻似乎另有打算,
他對眾人說道:“咱們戰勝清軍收複洛陽這事,不僅我們官府軍隊要知道,還得讓我們轄下的百姓也都知道。
我建議讓西柱軍和中柱軍向我夏朝轄下各府州地方都派出報捷信使,大張旗鼓地進城報捷,越隆重越好,再讓向雲社的宣傳司予以引導宣傳。
如此一來,我們將能盡快地凝聚人心,讓夏朝治下的官員,百姓,軍人,商人和讀書人都能真切感受到我夏軍的強大,看到咱們夏朝蒸蒸日上的勢頭!”
各位軍機參讚紛紛點頭,對李巖的提議極為讚同。
周雲見此說道:“這應該就是得民心者得天下了,民心就是認同感”。
他欣然應允,並責向雲社的高雲伍全力協助。
於是,就有了汝陽城內的一片歡騰,隨著消息如漣漪般向四周擴散,更多的地方也將被這勝利的喜悅所籠罩。
夏朝各地歡聲雷動,處處洋溢著喜慶的氛圍,可北京城卻如同被陰霾籠罩,愁雲慘淡,空氣中仿佛都彌漫著肅殺之氣。
阿濟格兵敗洛陽、重傷不愈的消息,由陝西三邊總督孟喬芳以八百裏加急的速度奏報朝廷。
此時,正值大清順治三年的八月底,豪格在平川陝之戰中表現得極為出色。
自順治三年三月豪格抵達西安後,便迅速展開部署。
他分別派遣尚書星訥等人前往邠州,固山額真杜雷奔赴慶陽,固山額真巴顏與墨爾根侍衛李國翰前往延安,對活躍在這些地區的抗清武裝展開猛烈圍剿。
大順軍殘部李過、高一功等人抵擋不住,隻能狼狽潰逃往湖廣。
五月,豪格又派遣多羅貝勒尼堪、固山貝子吞齊喀等人,沿著棧道向漢中進發。
在那裏,他們成功擊敗了圍攻漢中的大順農民軍餘部賀珍部。
此刻,豪格的大軍已經順利進駐漢中,正厲兵秣馬,準備從陝西入川,向盤踞在四川的張獻忠大西軍發起進攻。
一路上,豪格的軍隊勢如破竹,所到之處,清軍戰旗烈烈,好不威風。
然而,這卻讓大清攝政王多爾袞心生警惕,萬分擔憂。
西路清軍的豪格屢戰屢勝,可東路的情況卻不容樂觀。
多鐸與洪承疇率領的東路軍在淮北一線與敵軍陷入了焦灼的對峙狀態。
以往清軍所到之處,常常是城門大開,百姓夾道迎降,可如今在東路戰場,這樣的場景卻再也沒有出現過。
相反,南明軍隊的抵抗一次比一次頑強,這讓多爾袞苦惱不已。
他原本設想用半年左右的時間裏滅掉南明,進而南下收複兩廣和福建,可如今半年過去了,多鐸的大軍依舊被阻在淮北,寸步難行。
雖說東路軍並未遭受重大損失,可南路的阿濟格軍卻讓多爾袞憤怒到了極點。
先是阿濟格在武昌被那夏軍打得大敗,損失掉近兩萬大清精銳,外加八萬多漢軍和前明降兵,最後隻能帶著不到兩萬人灰溜溜地退迴陝西。
多爾袞本以為這隻是阿濟格一時輕敵大意疏忽所致,於是命他帶著剩下的兵馬進駐洛陽,與洛陽留守固山額真圖賴合兵一處,共同出擊位於登封的夏軍,打算與東部的多鐸部對夏軍形成東西夾擊之勢。
可誰能想到,陝西三邊總督孟喬芳的這份奏書,如同一記重錘,狠狠地砸在了多爾袞的心口。
他隻覺眼前一黑,氣血翻湧,差點當場暈厥過去。
大清入關時,滿洲八旗不過六萬多人,蒙古、察哈爾八旗兩萬多人,漢八旗三萬多人,其他兵馬三萬多人,攏共也就十六萬兵馬左右。
如今,一下子又折損了近三萬精銳,前後算起來,已經損失了將近五萬大清精銳兵馬,還不算那些前明降兵的傷亡。
這對於本就兵力有限的大清來說,無疑是傷筋動骨的打擊,十成兵力已去其三,怎能不讓多爾袞心痛得如刀絞一般。
更要命的是,朝堂中那些曾被他強勢壓製下去的政敵,如今見南、東兩方戰事不利,又開始蠢蠢欲動,聲音愈發響亮。
這次孟喬芳代為上奏阿濟格全軍覆沒,僅剩下重傷脫逃的阿濟格和幾名重傷親衛的消息,就像是個引子,即將引發朝堂上一場激烈的爭鬥。
多爾袞滿心焦慮,卻又感到無比無奈,隻能暗自歎氣,心中對底下這些將領的不爭氣感到失望透頂 。
天色未明,紫禁城的琉璃瓦上還凝著一層露水,北方夜風唿嘯而過,吹得宮殿簷角的銅鈴叮當作響。
多爾袞早早便起了身,貼身的小廝們小心翼翼地伺候著他穿戴朝服,每一個動作都透著十足的謹慎,生怕觸怒了這位權傾朝野的王爺。
多爾袞站在銅鏡前,眼神冷峻地審視著鏡中的自己。
他清楚,自己在朝堂上的強勢,仰仗著三個關鍵支撐:麾下精銳的軍隊,是他手中最鋒利的劍;那些支持他的王公貴族;還有那位身處後宮卻謀略過人的皇太後。
這三方勢力相互交織,構成了一個穩固的鐵三角,讓他在朝堂之上能夠翻雲覆雨,無人敢攖其鋒。
往昔,大皇子豪格在他麵前,如同驚弓之鳥,他一聲令下,豪格絕不敢有半分違抗;
濟爾哈朗與他同為輔政大臣,也被他不動聲色地打壓整治,變得唯唯諾諾,毫無還手之力;
就連資曆深厚、老謀深算的索尼,也被他的權勢壓得噤若寒蟬,長時間稱病不敢踏入朝堂半步。
可如今,這看似堅不可摧的鐵三角,卻悄然出現了裂痕。
其中一角的鬆動,就像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石子,激起層層不安的漣漪。
盡管這裂痕還未完全斷裂,但那股撲麵而來的危機感,卻如影隨形,讓多爾袞徹夜難眠。
今日早朝,朝堂上的氣氛異樣凝重,多爾袞步入大殿,目光掃過群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