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越聽越覺得窩囊啊!但凡趙構硬一點南宋也不至於那麼憋屈,奈何趙構被金人嚇破了膽。
葉楓:“這就是關於嶽飛身上的謠言了,很多人喜歡給民族英雄找自身的問題。”
“甚至還說什麼嶽飛死了之後,全城老百姓歡唿。”
“歡你媽,說出這種話的人簡直不要臉,不僅侮辱了民族英雄還侮辱了當時的老百姓。”
“宋史裏麵都在寫老百姓多麼悲痛,為嶽飛之死感到不值得。”
“老百姓在他們嘴巴之中似乎不懂得好壞一樣。”
朱元璋:如果百姓真的不懂得好壞之分,也就不會那麼擁護嶽家軍了。”
“嶽飛可惜了。”
李世民:“生錯了時代啊!要是給我多好啊!”
劉徹:“我也想要。”
葉詩琪:“趙構太軟弱了,秦檜太壞了,聽的真讓人生氣,講一個能讓我們覺得好受的人吧?”
其他觀眾迎合道:“對對對,太憋屈了,直接上正菜吧?”
“無法改變曆史,真是難受極了。”
葉楓平複心情,道:“閑聊到此結束,開始今天的主題吧!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的最後一位。”
“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之前的古人也好奇了,這個李世民好像在古代風評不錯,在後世也風評不錯。
“提到李世民我相信絕大多數人比我更加李世民,作為唐朝初期真正的男主角,曆史圈的扛把子。”
“他的人生非常具有傳奇色彩,今天我們就稍微了解一下他。”
“想要更加了解他,去翻史書。”
“首先,一個曆史人物所取得的功績和評價是離不開時代原因。”
“之前我在講趙匡胤,楊堅,劉邦,嬴政,劉徹等曆史人物都會去分析它的時代背景。”
“他們所取得的成功離不開時代背景。”
“如果把漢武帝劉徹放在漢文帝所處的時代,劉徹不太可能成為漢武帝。”
“李世民也一樣,楊廣禍害天下導致天下民不聊生,給予了李世民爭霸天下的舞臺。”
“這就是唯物價值觀。”
“要是楊廣不折騰天下,當一個老老實實的守成之君說不一定李世民會成為隋朝的一員猛將。”
“幫助楊廣成就千古霸業。”
“楊廣三征高句麗後徹底引爆了天下動亂。”
“其他工程好說歹說軍隊力量還掌握在楊廣本人手上。”
“即使天下造反,楊廣也可以利用軍隊平叛。”
“而三征高句將隋朝的軍隊狠狠的消磨了,導致楊廣失去了手上最強大的力量。”
“天下動亂後楊廣隻能當縮頭烏龜了。”
“並不是楊廣不想要鎮壓反賊,而是無力鎮壓。”
“三征高句麗完完全全就是送人頭,給對方送裝備,送經濟,送錢,送糧養肥了對方。”
“這就完全沒有必要了。”
“而且,楊廣攻打高句麗完全能看出來這家夥是軍事上的水貨。”
“第一次失敗不吸取教訓,第二次失敗了依然不吸取教訓,第三次失敗楊廣也沒有時間再去打。”
“首先,在古代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農耕。”
“自從楊廣上位之後爆發了那麼多工程,這些工程本身就對隋朝老百姓的農耕造成了極大的影響。”
“大量的勞動力離開了田地,跑去幫楊廣修建各種工程。”
“作為依靠耕田為生的老百姓一旦錯過了耕田時間,那就象征著今年一整年可能就要忍饑挨餓。”
“麵對這種情況,楊廣開啟了大爆兵時代攻打高句麗。”
“高句麗不同於草原部落,它是一個成體製的國家,對於中原的統一大王朝是赤裸裸的邊境威脅。”
“而當時高句麗麵對隋朝心中的危機感也油然而生,於是悄摸摸和東突厥私底下交流。”
“通過援送物資等手段加強自己和東突厥之間的聯係,並且希望突厥可以擺脫隋朝的朝貢體係。”
“主動的去消耗隋朝的力量,最好讓隋朝重新分裂成南北朝的樣子,來確保自身的安全。”
“隋朝和高句麗之間就存在巨大的矛盾。”
“突厥和高句麗手牽手的樣子還被楊廣看到了,楊廣借著機會攻打高句麗。”
“楊廣攻打高句麗從戰略角度上來說沒有問題。”
“而且在攻打高句麗之前還專門把吐穀渾打了一頓,確保後方的安全。”
“楊廣做的沒問題,這一點值得肯定。”
觀眾還是第一次聽葉楓肯定楊廣的行為,真心讓他們感覺不容易。
李世民:這個確實,攻打高句麗戰略沒有問題,問題就出在不應該百萬大軍上場啊!
“當年楊堅也對高句麗武力威脅一番。”
葉楓隨即話鋒一轉,道:“但是,從實現戰略目標來看楊廣完完全全就是一個蠢貨。”
“絲毫沒有考慮到當時大隋的現狀和高句麗的地形因素。”
“楊廣絲毫不顧及天下百姓已經疲憊不堪的現狀。”
“下令掃地為兵,隻要家家戶戶有合適的男丁都去當兵。”
葉楓看了一眼觀眾席,道:“如果我們生活在隋朝,我們要麼去當兵,要麼就去當民夫。”
“因為這一次征兵前所未有,史書上也是第一次如此詳細的記載軍隊數量,113萬3千八百。”
“號稱200萬的大軍。”
“這些是實際上參加戰爭的軍隊,並不包括後麵的運輸隊伍。”
韓信臉色微變,之前還以為百萬大軍包括了運輸隊伍,實際上參加戰爭的也不過三分之一左右。
現在一看這100多萬全部要參加戰爭啊!
“我說多多益善,但這麼多人怎麼指揮啊!”
葉楓:“這100多萬大軍匯集在涿郡,分成24路大軍。”
“每天出發一軍,每軍的間隔為40裏,直到這100多萬大軍全部上路。”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1000多年前在華夏土地之上進行了一次怎樣規模的行軍。”
“如此大規模的行軍,史書記載是近古出師之盛,未知有也。”
葉楓說完身後的大屏幕上就自動的將遼東地區的地圖展現出來了。
龐大的行軍隊伍綿延千裏,行走在遼東地區狹小的道路之上。
在隊伍的身後是極其漫長的運輸糧食隊伍。
這些民夫推著小推車在監工的皮鞭之下奮力的推著糧食。
從整體看來就如同一條極其瘦小偏長的黑蛇遊動在中華大地之上。
“我靠,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常山之蛇啊!”
“不敢想象把這百萬軍隊給李世民會怎麼樣。”
觀眾也是第一次如此直觀的感受了楊廣的奢侈。
李世民臉上也震撼不已,這種場景見都沒見過:“我養不起啊!我也沒有指揮過百萬軍隊的經驗。”
“給韓信吧!”
韓信:“滾一邊去,說的我指揮過這種龐大的隊伍。”
嬴政:“我很好奇,這種規模的部隊楊廣要如何指揮。”
“指揮不好就是一場災難。”
“難不成楊廣隊伍裏麵有兵神,他給了楊廣這樣的勇氣。”
葉楓:“如此龐大的規模行軍排麵才能配上楊廣逼格。”
“楊廣還在每一個軍中設置了受降使者,直接聽命於楊廣本人。”
劉徹聽著楊廣的做法,腦海之中感覺有點熟悉,但是想不出來了,總之在那裏見過。
“在這個階段楊廣忽略了幾個小小的問題,第一如此規模的軍隊誰也沒有指揮過。”
“完全沒有經驗啊!”
“越是龐大的軍隊指揮難度就越大,一層一層的上報所需要的時間就越多。”
“我們要記住一件事情,古代是沒有手機和無線電臺,前方打仗將領和皇帝之間存在信息差。”
“這裏用嶽飛和趙構來舉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