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師傅目瞪口呆,他不自覺地後退了兩步,手指顫抖著指向那臺自主運行的機床:\"這……這……它真的在自己加工!\"
他的聲音充滿了難以置信,但眼前的事實無法否認——機床確實在按照某種既定程序,精確地完成著加工任務。
\"不可能……\"一位年長的教授喃喃自語,\"這不可能……\"
李長生站在一旁,臉上帶著平靜的微笑,仿佛一切都在他的預料之中。他走到\"曙光一號\"計算機前,指著屏幕上不斷滾動的數據:\"這些是機床實時運行的參數,計算機正在根據這些數據調整機床的運行狀態,確保加工精度。\"
那位哈爾濱來的教授幾乎是跑到計算機前,貪婪地盯著屏幕上的數據流:\"這是……三維坐標係統!它在實時計算刀具路徑!\"
\"沒錯,\"李長生點點頭,\"計算機根據預先輸入的工程圖,生成了完整的加工路徑和參數,然後將這些指令傳輸給機床控製係統,指揮機床按照這些指令精確加工。\"
就在眾人震驚之際,機床突然停止了運行,主軸的嗡鳴聲漸漸平息。工作臺自動歸位,刀具架升起,一個加工完成的零件靜靜地躺在工作臺上。
\"第一個工件加工完成,\"李長生宣布,聲音中透著難以掩飾的興奮,\"現在,機床將自動開始下一個工件的加工。\"
話音剛落,機床再次啟動,開始了完全相同的加工流程。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參數,與前一次加工完全一致,精確得如同一臺完美的複製機器。
\"天哪……\"林師傅喃喃道,臉上的每一道皺紋都寫滿了震驚,\"它真的能自己幹活……而且每次都一模一樣……這……這……\"
老人一時語塞,幾十年的機械製造經驗讓他深知這意味著什麼——傳統工藝下,即使是最熟練的技師,也很難保證兩次加工的絕對一致性,而這臺機器,卻能做到完全相同的重複加工。
車間裏的氣氛從震驚逐漸轉為狂熱的興奮。專家們圍在機床周圍,爭先恐後地提問,討論,甚至有人激動得雙手顫抖。
\"這是革命性的突破!\"
\"它將徹底改變製造業的麵貌!\"
\"我們必須盡快擴大生產規模!\"
各種激動的聲音此起彼伏,整個車間沸騰起來。
就在這時,趙剛走到人群前麵,高聲宣布:\"各位同誌,請保持冷靜。這臺機床還處於測試階段,我們計劃進行一次持續24小時的連續運行測試,以驗證它的穩定性和耐久性。\"
他環視全場,目光嚴肅:\"考慮到這項技術的重要性,我必須提醒大家嚴格保密。今天看到的一切,都不得向外透露,違者將受到嚴肅處理。\"
隨後,趙剛宣布成立三個監測小組,輪流值班,全程記錄機床的運行狀態和加工情況。
夜幕降臨,大部分人離開了車間,隻留下第一班監測小組的成員和核心技術人員。李長生堅持留下來,他要親眼見證這臺機床的每一分鍾運行。
\"你應該去休息,\"趙剛勸道,\"這三個月你已經透支太多了。\"
李長生搖搖頭,眼睛一直盯著那臺平穩運行的機床:\"我不累,看著它工作,反而讓我感到放鬆。\"
趙剛無奈地笑了笑,拍拍他的肩膀:\"好吧,但答應我最多再堅持兩個小時就去休息。明天還有更重要的工作等著你。\"
李長生點點頭,但趙剛知道,他可能又會熬通宵。這個年輕人的執著有時候令人擔憂,卻也令人欽佩。
夜深了,車間裏隻剩下機床運行的嗡嗡聲和監測人員偶爾的低聲交談。月光透過高窗灑進來,給這個充滿科技感的空間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
李長生坐在角落裏,靜靜地看著機床一次次重複著相同的動作,眼神中流露出深深的滿足。在漫長的三個月裏,他經曆了無數次失敗和挫折——伺服係統經常失控,反饋裝置出現誤差,控製算法有邏輯漏洞……每一個問題都像一座高山,橫亙在前進的道路上。
但今晚,看著這臺機床平穩運行,這一切付出都值得了。這不僅僅是一臺機床,而是一個承載著國家未來的希望。
不知不覺中,李長生靠在椅背上睡著了,夢中,他仿佛看到了一個嶄新的工廠,裏麵排列著數百臺數控機床,它們日夜不停地工作著,生產出各種精密零件……
……
清晨的陽光灑進車間,為經過一夜連續運行的數控機床鍍上一層金色的光芒。
車間裏已經聚集了數十人,他們有的是連夜趕來的專家,有的是昨天參加測試後就迫不及待地一大早趕迴來的工程師。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那臺依然在平穩運行的機床上,臉上寫滿了難以置信的震驚和欽佩。
李長生站在機床旁,盡管眼睛裏布滿血絲,臉色因疲憊而顯得蒼白,但精神卻異常振奮。他手裏拿著一份厚厚的監測記錄,正在與幾位核心技術人員低聲討論。
趙剛走進車間,看到這一幕,不由得搖頭笑了:\"我就知道你沒迴去休息。\"
李長生抬頭,疲憊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它表現得太完美了,我舍不得離開。\"
\"機床運行了多久了?\"趙剛問道。
李長生看了看表:\"從昨天下午三點十七分啟動,到現在……整整二十小時零三十五分鍾,一直保持連續運行,沒有任何故障。\"
\"加工了多少個零件?\"
\"到目前為止,已經完成了196個完全相同的精密零件,\"李長生的聲音中帶著難以掩飾的自豪,\"每一個零件都符合設計要求,沒有一個次品。\"
趙剛倒吸一口冷氣:\"這……這太不可思議了。傳統工藝下,就算是最熟練的技師,也很難保證連續生產幾十個完全一致的零件,更不用說近兩百個了。\"
機床旁,幾位質檢員正在對剛剛加工出的零件進行檢測。他們手持精密測量儀器,神情專注地檢查著每一個細節,表情從一開始的懷疑逐漸變為驚歎。
一位戴著厚厚眼鏡的老質檢員拿著千分尺,反複測量著零件的各個部位,他的手明顯在發抖:\"誤差……誤差不超過0.01毫米……這、這比我們最好的技師還精準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