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坤寧宮到東宮的道路並不算遠,朱厚煒在太監的陪伴下很快來到東宮。
此時天空才剛剛放亮,朱厚照早就知曉今天朱厚煒來東宮學習,大清早便起來,小跑到朱厚煒麵前,拉著朱厚煒道:“弟,你來了就好了,我一個人上課都煩死了!
朱厚煒從小書包內拿出一些糕點給朱厚照,道:“大哥,娘讓我給你的,吃!
朱厚照笑嗬嗬的將糕點胡亂塞到嘴巴中,激動的對朱厚煒道:“劉瑾他們今天逮到兩個蟋蟀,兩個蟋蟀在小罐子裏麵就鬥,鬥的可厲害了!”
“我帶你去看!
這個大哥,隻要談到玩耍,他比誰都要專業,隻是很快被澆了一盆冷水,大學士謝遷從外走來,對朱厚照道:“殿下,該上課了。”
朱厚照依依不舍,不過想到昨天他答應了朱厚煒,要學會六正六邪,今天在告訴朱厚煒,於是乖乖的跟著謝遷去學習去了。
走的時候還不忘對朱厚煒道:“等下課我帶你看!”
朱厚煒:“噢!
大哥朱厚照離開後,朱厚煒邁著短腿朝承德堂走去,乖乖的坐在凳子上,等待老師到來。
沒多時,一名五十多歲身穿緋紅官袍的官吏走來,能在大明穿緋紅官袍出入東宮的,最少三品以上的實權高官。
程敏政肩負教導二皇子的重任,自然不敢怠慢,進入學堂後先給朱厚煒行禮,“臣參見二皇子!
隻有這麼一次他要在這裏給朱厚煒行禮,以後隻要進入學堂,他就是老師,朱厚煒就是學生,行的就該是師生禮,而不是君臣禮。
隻有出了學堂,才能行君臣禮。
朱厚煒將這些禮儀全部都記在心底,身處封建社會,沒有什麼是比禮法更大的事,尤其還處在皇室中,禮儀學問都是重中之重。
明朝的啟蒙讀物很多,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之類的,至於更加久遠的比如秦朝李斯編纂的《倉頡篇》之類的,已經太久遠,早就被唐宋時期的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給取代了。
程敏政用的是三字經給朱厚煒開蒙的。
“人之初、性本善!
“昔孟母、擇鄰處。”
程敏政坐在講臺的太師椅上,認真的高聲朗誦,臺下的朱厚煒也高聲跟著程敏政朗讀。
值得一提的是,開蒙的書籍是程敏政編纂出來的,上麵是插圖配著文字,看得出來程敏政是用心了。
程敏政並沒有打算一開始就給二皇子傳授太多的知識,也不去解釋這些字是什麼意思,隻是單純的讓朱厚煒跟著他讀、背。
這樣可以加深朱厚煒的印象。
不過朱厚煒並不滿足這些,他問程敏政道:“老師,人之初性本善是什麼意思?”
程敏政道:“就是人生下來的時候,生性是善良的!
朱厚煒道:“那人生下來就是好人嗎?”
程敏政點頭道:“是如此!
“那為什麼阿耶說,有人是壞人,有人是好人?”
程敏政耐心解釋道:“因為他們生長的環境不同,學習認知也不同。有些孩子很小的時候,就跟著別人打架鬥毆,跟著別人學罵人,這樣以後孩子長大了就會變壞!
“有些孩子小的時候就跟著老師學習學問,待人待事溫文爾雅彬彬有禮,這樣就會變成好人了!
“那會不會好人最後也會變成壞人,壞人也會變成好人呢?”
程敏政道:“自然可以的,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嘛。”
程敏政是個學問極高的大儒,能在教導朱厚煒之前教導弘治皇帝,就足可見他的學問之高。
同時他也是一名純正的士大夫,君子,飽受儒家文化熏陶,克己守禮,溫文爾雅。教導朱厚煒的時候是發自內心的耐心,不會因為朱厚煒問的問題多而不耐煩,也不會因為朱厚煒問的問題幼稚就搪塞不迴答。
不管是幼稚的問題還是深奧的問題,他總是會用直白的語言給朱厚煒解釋明白,力求給朱厚煒解惑。
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被程敏政詮釋的淋漓盡致!
程敏政對朱厚煒是欣賞的,超乎常人的欣賞,一般的孩子是不會問這麼多問題的,有些老師不喜歡被人多問問題,因為要顧及自己的麵子,還有一些老師是半吊子水平,自己也解答不了,但又礙於麵子,所以就不允許學生問太多。
但程敏政顯然不是這一類老師,他懂的、會的,都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和朱厚煒解釋清楚,如果遇到一些他不能解答的,他也會大大方方的承認。
比如朱厚煒問他,小孩生下來不懂事,為什麼就能判斷他是善良的好人呢?
這個問題程敏政迴答不了,因為性善論和性惡論以及無善無惡論已經超出他研究的範圍,有些是孔子的學說,有些是孟子的學說,還有最近流行的心學學說。
他隻是一名儒生,不是開宗立派的聖人,所以這些他解釋不了,他也大大方方的對朱厚煒說他也不清楚,這需要朱厚煒以後自己去搞明白。
雖然三字經隻是最基礎的啟蒙讀物,雖然朱厚煒已經不需要去學習這些,但他卻依舊耐著性子跟著程敏政認真的去學習。
他完完全全將自己當成明朝人,去認真的感受古人的文化、教育、理念,很多傳統禮儀不是因為它不好,隻是後人逐漸的將這些都給摒棄了。
作為大明的二皇子,學習不再是為了科舉入仕,學習是為了更好的了解這個朝代,更好的知禮明儀、明辨是非。
今日課業學習的時間並長,說到底還隻是個孩子,能學到現在已經讓程敏政倍感驚訝,對二皇子朱厚煒也更欣賞起來,小小年紀便如此耐得住性子,還懂得思考詢問,雖然詢問的東西還比較幼稚,但能讓大儒程敏政都迴答不出來的問題,不由得讓程敏政覺得這個二皇子天資過人,將來定會不可限量!
下課之後,朱厚照便急促的跑到承德堂,拉著朱厚煒道:“弟,弟,快跟我看蛐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