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好看的網路小說排行榜推薦,免費小說在線閱讀網

    故人新影


    1940年的秋老虎咬著渝城的石板路,


    中央軍校的黃桷樹正往下掉枯葉,砸在新學員的灰布製服上。


    古之月站在操場司令臺下,


    手裏的花名冊被汗?jié)n洇出淺黃的印子,蘇北話混著哨音:


    “弟兄們把胸脯子挺起來!


    咱這會兒站的地兒,


    上個月張將軍的靈柩從這兒過,兩萬多老百姓跪著擦眼淚——”


    他突然看見隊列裏有人抬手揉眼睛,


    不是抹汗,是偷偷抹淚,


    領(lǐng)口露出半截銀鏈子,墜子晃出個“保”字。


    “報告隊長!”


    前排高個學員突然舉手,


    上海話帶著股子甜糯,


    “百團大戰(zhàn)裏咱們十八集團軍在正太路扒鐵軌,


    是不是真把鬼子的火車開溝裏了?”


    話音未落,旁邊安徽籍的學員搶話:


    “聽我表哥說,彭副總指揮的望遠鏡都被炮聲震掉了!”


    古之月剛要開口,徐天亮從旁插進來,金陵話像甩馬鞭:


    “都把舌頭捋直了!


    咱這會兒說的是‘軍人以服從為天職’,


    不是茶館裏擺龍門陣——”


    他突然瞥見古之月盯著那戴銀鏈子的學員發(fā)愣,悄悄踢了下他皮鞋跟。


    正午的太陽曬得人發(fā)暈,


    新學員們在食堂排隊打飯,搪瓷盆碰出叮當響。


    古之月端著飯盒剛坐下,就聽見斜對角傳來上海話:


    “阿弟,把辣油往左邊推推,阿拉吃不慣重口。”


    那聲音像把生鏽的銅鑰匙,


    突然擰開記憶裏的鐵皮盒——八年前在上海霞飛路,


    許師傅的糕點鋪裏,長生哥總說


    “他一個小乞丐,哪裏懂保家衛(wèi)國的責任”,


    師傅圍裙上沾著的麵粉,在夕陽裏像落了層雪。


    他猛地抬頭,看見那學員正把辣油碟推給鄰座,


    手腕內(nèi)側(cè)有道淺紅的燙疤——


    和當年許長生幫他接滾水時燙的位置分毫不差。


    “許長生!”


    古之月脫口而出,蘇北話驚得幾個學員筷子掉在桌上。


    那學員渾身一僵,慢慢轉(zhuǎn)頭,眼尾細紋裏藏著years of war留下的沙,


    卻仍能辨出當年幫他偷師傅桂花糖時的狡黠:


    “隊長認錯人了吧?


    在下許保國,蘇州碼頭上的學徒。”


    晚點名後的營房裏,煤油燈舔著鐵皮燈罩。


    古之月攥著花名冊,盯著“許保國”三個字,


    墨跡在紙麵上洇出小尾巴,


    像那年糕點鋪被炸後,長生哥留在他掌心的血字。


    他突然推門進去,看見許保國正借著月光擦步槍,


    刺刀在窗臺上投下細窄的影子,像把沒開封的酥餅刀。


    “別裝了,”


    古之月關(guān)上門,從褲兜摸出本磨破的藍布本子,


    封麵上“宮記糕點心得”幾個字已褪成淺灰,


    “那年在閘北,你爹把這本子塞給我,說‘帶著它,比帶著金條實在’。”


    許保國的手猛地頓住,步槍“當啷”砸在床板上。


    他轉(zhuǎn)身時,銀鏈子在鎖骨處晃出個半圓,


    正是當年許師傅打給老伴的定情信物:


    “你怎麼……”


    話沒說完,古之月已翻開本子,


    第37頁夾著片幹枯的桂花,


    油墨裏混著永遠散不去的焦糊味——


    那是1937年9月19日,鬼子炸彈落在糕點鋪前,


    許師傅一家?guī)熌锖图毭茫妓涝谫量茱w機炸彈之下。


    “我去尋你們,”


    古之月的聲音突然發(fā)啞,蘇北話裏裹著哽咽,


    “石板路上全是碎瓷片,


    你爹的白圍裙掛在鐵絲網(wǎng)上,半塊沒烤完的酥餅還在爐子裏——”


    他摸著本子上焦黑的邊角,仿佛又觸到那年的滾燙,


    “後來在難民船上,我對著蘇州河發(fā)誓,


    要是再遇見你,一定得問問,你把‘長生’改成‘保國’,


    是不是跟這本子上的‘忠’字有關(guān)?”


    許保國慢慢蹲下,背靠著磚牆,上海話軟下來,卻像浸了醋:


    “阿弟,你知道碼頭工人們怎麼說嗎?


    說許師傅的爐灰裏,都埋著對你當麵不辭而別的關(guān)心。”


    他扯下銀鏈子,塞進製服口袋,金屬扣硌得掌心發(fā)疼,


    “那年我跟著難民往南京跑,


    在蘇州河看見你們中央軍的弟兄,


    抱著炸藥包往鬼子坦克底下鑽——”


    他突然抬頭,眼裏映著跳動的燈芯,“你說我能不改名嗎?


    ‘長生’算啥?能保國,才配活。”


    營房外傳來徐天亮的腳步聲,踢到了臺階上的搪瓷盆。


    古之月趕緊把本子塞迴褲兜,


    許保國已站起來,步槍擦得鋥亮,


    仿佛剛才的對話隻是夜風掠過黃桷樹。


    “明早五公裏越野,”


    古之月拍拍他肩膀,觸感像摸到塊磨得發(fā)亮的老麵,


    “別讓我看見你落在最後,


    當年你教我揉麵時說的,


    ‘手腕子沒勁,做啥都不成’——


    這話,我現(xiàn)在送給你。”


    是夜,古之月躺在竹床上,聽著新學員們的鼾聲。


    月光從木格窗漏進來,


    在花名冊上投下樹影,像極了當年糕點鋪的百葉窗。


    他摸著本子上的焦痕,忽然想起許師傅常說:


    “麵團揉到位了,烤出來才會層層起酥。”


    如今這世道,不也像團揉了又揉的麵嗎?


    戰(zhàn)火是火,血淚是油,揉到最後,總會出個能撐住臺麵的模樣。


    第二天清晨,越野跑在歌樂山的晨霧裏拉開。


    古之月跑在隊尾,看著許保國的背影,


    藍布製服下的肩胛骨,


    比四年前寬了不止一圈,卻仍帶著當年揉麵時的節(jié)奏感。


    路過半山腰的野柿子樹時,許保國突然彎腰,


    撿了片帶露的草葉,卷成哨子吹起來,


    調(diào)子是《夜上海》的變奏,卻多了股子硬邦邦的勁兒,


    像把摻了麥麩的麵團,越嚼越香。


    休息時,新學員們圍坐在老槐樹下,安徽籍的學員又提起百團大戰(zhàn):


    “聽說鬼子在娘子關(guān)修的炮樓,


    被咱們用土炸藥炸上天了!”


    許保國突然開口,上海話裏帶著少見的興奮:


    “前年阿拉在武漢八路軍辦事處,見過八路軍的交通員,


    布鞋裏縫著作戰(zhàn)圖,比咱們的軍用地圖還細,


    連哪家老百姓的井能藏炸藥都標著——”


    他突然瞥見古之月盯著他的眼神,聲音低下來,


    “當然,咱中央軍的弟兄也不含糊,張將軍……”


    下午的戰(zhàn)術(shù)課上,張教育長的合肥話震得教室玻璃直響:


    “龜兒子些,別以為會打槍就叫帶兵!


    去年在綦江,有個排長讓弟兄們挖戰(zhàn)壕,


    自己躲在樹蔭下啃西瓜,結(jié)果戰(zhàn)壕挖得比老鼠洞還淺,鬼子航空炸彈下來,死了七個——”


    他突然指向許保國,


    “那個上海來的,


    你說,要是你帶著弟兄們守橋,


    手裏隻有二十顆手榴彈,咋整?”


    許保國站起來,步槍在臂彎裏卡得穩(wěn)穩(wěn)當當,


    上海話卻沒了甜糯:


    “報告教育長!


    先把橋板鋸鬆,留三分之二承重,等鬼子坦克開上橋,


    手榴彈炸斷剩餘的榫頭——”


    他看見張教育長眼裏閃過讚許,又補了句,


    “剩下的弟兄藏在橋墩下,


    用綁腿纏著炸藥包,就算橋炸了,


    也能抱著鬼子的鋼盔沉江底。”


    課後,徐天亮拍著古之月的肩,金陵話帶著笑:


    “你那上海兄弟挺有門道,


    比當年在糕點鋪偷糖吃時機靈多了。”


    古之月沒說話,盯著許保國遠去的背影,


    發(fā)現(xiàn)他走路時右腿微跛,像是舊傷。


    路過操場時,晚風送來烤紅薯的香味,


    混著遠處兵工廠的硫磺味,突然讓他想起許師傅的烤爐,


    那時覺得世界上最安全的地方,


    就是爐前的木案子,


    現(xiàn)在才知道,有些安全,是要拿命去換的。


    夜幕降臨,渝城的燈火在山坳裏閃著,


    像撒了把碎金子。


    徐天亮帶著文書劉海棠去城裏采買,


    路過臨江茶館時,聽見隔扇後傳來壓低的上海話:


    “貨什麼時候到?”


    “當年陳倉集訓的名單已經(jīng)過了戴老板的手,


    下周由以前40師的牛新河帶隊——”


    他猛地停住,看見玻璃窗上投著兩個影子,


    其中一個手腕內(nèi)側(cè),有道淺紅的燙疤。


    劉海棠剛要開口,徐天亮已按住他的嘴,


    金陵話輕得像片落葉:


    “別出聲,盯著那個穿灰布衫的,


    他袖口的補丁繡著朵梅花,是軍統(tǒng)的暗記。”


    茶館裏飄出茉莉花茶的香味,


    混著桌角的煙灰味,徐天亮看見許長生——


    不,現(xiàn)在該叫許保國——


    從懷裏掏出個油紙包,放在對麵人麵前,


    紙包上的油漬,暈出個模糊的酥餅形狀。


    更夫的梆子聲在街角響起,


    徐天亮看著兩人先後離開,茶館的燈滅了一半。


    他摸著口袋裏的花名冊,許保國的名字在月光下泛著冷光,


    突然覺得這個從糕點鋪走出來的少年,


    如今手裏握著的,不再是揉麵杖,而是根繃緊的弦,


    隨時可能在黑暗裏射出致命的一箭。


    迴到營房,古之月正借著路燈看那本《宮記糕點心得》,


    泛黃的紙頁上,許師傅的蠅頭小楷寫著:


    “做千層酥,須得層層疊油,層層見光。”


    他突然想起許保國說的“保國”,


    原來有些光,要穿過層層戰(zhàn)火才能看見,


    有些酥,要經(jīng)過層層碾壓才會更香。


    而此刻,在這西南山城的營房裏,


    兩個曾經(jīng)在糕點鋪裏偷糖吃的少年


    ,正各自握著自己的“麵團”,


    在時代的烤爐前,等著成為能撐住臺麵的那層酥。


    是夜,許保國躺在竹床上,摸著藏在褥子底下的銀鏈子,


    鏈子上刻著“國泰民安”四個字,是母親臨終前塞給他的。


    窗外的蟲鳴突然停了,他聽見遠處嘉陵江的水流聲,


    像極了當年糕點鋪前的黃包車鈴,叮鈴鈴,叮鈴鈴,


    載著無數(shù)個“長生”,駛向名叫“保國”的遠方。


    而他知道,有些秘密,就像揉進麵團裏的桂花,


    要等烤到金黃時,才會透出香味——


    哪怕,那香味裏混著硝煙的苦。


    渝城的秋雨來得突然,晚自習的教室漏著潮氣,


    古之月用粉筆在黑板上畫防禦工事圖,


    袖口蹭到許保國昨天交的戰(zhàn)術(shù)作業(yè),


    墨跡未幹的“炸橋方案”旁,


    畫著個歪歪扭扭的酥餅,旁邊注著:


    “橋麵承重處需抹豬油,可延緩木材腐朽。”


    他突然想起四年前在霞飛路,


    許長生總把數(shù)學公式寫在酥餅紙上,說


    “數(shù)字和麵團一樣,得揉開了才看得明白”。


    “隊長,”


    許保國不知何時站在身後,上海話混著雨水的涼,


    “剛才隊列訓練,李二牛的刺刀握法不對,


    跟他說蘇州碼頭上扛麻袋的姿勢,他倒懂了。”


    古之月轉(zhuǎn)身,看見他製服口袋裏露出半截藍布角,


    正是那本《宮記糕點心得》的邊角。


    窗外的雨幕中,徐天亮正帶著新學員練拚刺,金陵話穿透雨簾:


    “刺刀不是切菜刀!


    當年張將軍的弟兄們,用大刀能砍斷鬼子的鋼槍——”


    晚飯時,夥房難得蒸了糖三角,


    古之月咬開麵皮,紅糖混著薑末的香味湧出來,


    突然想起許師傅做的蟹殼黃,表麵撒的芝麻總比別人家的多三成。


    他抬頭看見許保國正把糖三角掰成四塊,分給鄰座的四川學員:


    “阿拉小時候,阿爹說分食如分難,甜的鹹的,都得勻著來。”


    那學員咬了口,辣嗓子的四川話帶著笑:


    “上海佬還懂咱們袍哥的規(guī)矩?”


    熄燈號響過很久,古之月聽見營房外有腳步聲,


    披了件單衣出去,看見許保國站在黃桷樹下,


    仰頭望著月亮,銀鏈子在領(lǐng)口晃出微光。


    “那年在蘇州河,”


    許保國突然開口,上海話像浸了夜露,


    “我看見你跟著隊伍往閘北衝,背包上別著本藍布本子,


    就知道是阿爹的《糕點心得》。


    後來在難民所,有人說中央軍的傷兵把最後塊餅幹塞給老百姓,


    我就猜,你肯定活著,


    因為阿爹說過,懂得把甜留給別人的,命硬。”


    古之月摸著褲兜裏的本子,


    封麵的焦痕在月光下泛著灰白:


    “你爹最後塞給我時,手都是燙的,


    說‘帶著它,就當帶著阿拉的爐臺’。”


    他突然掏出本子,翻到夾著桂花的那頁,


    “你看,這頁寫著‘酥餅需醒三次,人生要挺三迴’,


    現(xiàn)在才懂,第一迴挺鬼子,第二迴挺饑荒,第三迴……”


    他沒說完,因為看見許保國的肩膀在發(fā)抖,不是哭,是在笑。


    “第三迴挺自己,”


    許保國接過本子,指尖撫過焦痕,


    “阿爹要是看見咱們拿他的糕點筆記畫戰(zhàn)壕圖,


    怕是要拿搟麵杖敲咱們腦袋。”


    他突然指著本子裏夾著的半張報紙,


    1937年8月的《申報》邊角,登著“宮記糕點鋪義賣勞軍”的啟事,


    “那年他把最後五缸桂花蜜都捐了,


    說‘鬼子不讓咱好好做點心,


    咱就用點心砸死他們’。”


    雨聲突然變大,打在黃桷樹葉上像炒豆子。


    古之月看見許保國從褲兜摸出個鐵皮盒,


    裏麵裝著曬幹的桂花,香氣混著鐵鏽味:


    “上個月在綦江,老百姓送的。”


    他突然湊近,壓低聲音,上海話裏帶著不屬於這個年齡的沉穩(wěn),


    “阿弟,有些事你別問,就像這桂花,


    得醃在壇子裏,等時候到了,自然香。”


    營房裏傳來徐天亮的咳嗽聲,像在催他們迴去。


    古之月剛要轉(zhuǎn)身,許保國突然抓住他手腕,燙疤硌得他生疼:


    “明早戰(zhàn)術(shù)課,張教育長要講‘步炮協(xié)同’,


    你盯著那個新來的叫牛新河的助教,


    他皮鞋跟釘著三顆鐵釘,是軍統(tǒng)特訓班的標記。”


    話剛說完,他已鬆開手,轉(zhuǎn)身走進雨幕,


    背影挺得像根搟麵杖,


    卻讓古之月想起糕點鋪倒塌時,


    許師傅撐在他頭頂?shù)募沽骸?br />

    第二天的戰(zhàn)術(shù)課上,張教育長拍著沙盤,


    合肥話震得沙盤上的黃土直掉:


    “龜兒子些,看看人家十八集團軍,


    百團大戰(zhàn)裏把鐵路當麻花擰,咱們呢?


    幾個月前在宜昌戰(zhàn)場,一個炮兵團愣是找不著前沿陣地——”


    他突然指向牛新河,“牛助教,你說,要是你帶著炮兵連,怎麼和步兵弟兄接上火?”


    這個在陳倉集訓就認識的牛新河站起來,


    皮鞋跟在地板上磕出三聲脆響,正是許保國說的三顆鐵釘:


    “報告教育長!


    先派偵察兵畫射擊坐標,


    用烤紅的烙鐵在樹皮上做標記,夜間用螢火蟲定位——”


    他話沒說完,許保國突然舉手,上海話帶著少見的尖銳:


    “報告!鬼子有夜視鏡,螢火蟲光太弱,


    不如用浸過桐油的棉線,每隔五十米掛半塊酥餅,


    既能引開鬼子的狼狗,又能給炮兵照亮!”


    教室裏響起壓抑的笑聲,張教育長卻沒笑,


    盯著許保國的眼神像在看塊揉了十年的老麵:


    “龜兒子,把酥餅當信號彈使?


    行啊,下次老子讓夥房烤一車,專門給你送前線當炮彈!”


    他突然轉(zhuǎn)向牛新河,


    “聽見沒?


    別總想著洋辦法,


    咱們老祖宗的土法子,有時候比鋼炮還管用。”


    課後,古之月在操場角落看見許保國和牛新河說話,


    前者遞出個油紙包,後者揣進懷裏時,露出半截銀鏈子——


    和許保國的那根極像。


    他剛要過去,徐天亮突然拉住他,金陵話壓得極低:


    “別插手,昨晚在茶館看見的,就是這兩人接頭。”


    他摸著腰間的皮帶扣,


    “戴老板的人,沾不得。”


    暮色漫進營房時,許保國來找古之月,


    手裏捧著本簇新的《步兵操典》,


    封麵卻貼著張褪色的酥餅包裝紙:


    “阿弟,這書給你,裏麵夾著阿爹當年記的‘揉麵要訣’,


    說‘當兵和做點心一樣,都得把心思全擱在麵上’。”


    他轉(zhuǎn)身時,古之月的製服內(nèi)袋鼓著,


    形狀正是那本《宮記糕點心得》——


    不知何時,兩人已交換了本子。


    是夜,徐天亮躺在竹床上,


    翻著從牛新河那裏順來的筆記本,最後一頁用密語寫著:


    “陳倉集訓隊,40師少尉副官牛新河,代號‘酥餅’。”


    他突然想起許保國畫的炸橋圖,橋麵抹豬油的細節(jié),


    原來早在那時,暗號就藏在糕點裏。


    窗外的秋雨停了,他聽見古之月在隔壁翻身,


    床板吱呀作響,像極了當年糕點鋪裏揉麵的聲音。


    第二天清晨,古之月在許保國的床頭櫃發(fā)現(xiàn)張字條,上海話寫著:


    “阿弟,別學阿拉把秘密藏在糖罐裏,


    有些事,得像揉麵一樣,攤開了才不會粘手。”


    字條下方畫著個酥餅,餅心嵌著顆五角星——


    和他在難民所見過的八路軍臂章一樣。


    他突然明白,許長生變成許保國的路上,


    不僅揣著父親的糕點筆記,


    還揣著更燙的東西,像爐子裏沒滅的火。


    早操時,張教育長盯著隊列裏的許保國,


    突然笑了,合肥話帶著點狡黠:


    “那個上海小鬼,下禮拜帶你的班去綦江實習,


    老子要看看,你那些酥餅戰(zhàn)術(shù),能不能哄住鬼子的狼狗。”


    許保國敬禮時,銀鏈子滑出領(lǐng)口,


    在晨光裏閃了閃,


    像塊剛出爐的蟹殼黃,酥脆,滾燙,帶著煙火氣。


    嘉陵江的水還在流,載著滿山的桂花香,


    載著花名冊上的名字,載著揉麵杖與步槍的故事,向東方流去。


    古之月望著許保國的背影,


    突然想起《宮記糕點心得》的最後一頁,許師傅用焦筆寫著:


    “麵要醒,國要興,醒麵靠手,興國靠心。”


    此刻,他終於懂了,


    有些傳承,不是寫在紙上,而是刻在骨頭上,


    就像許保國手腕的燙疤,就像張將軍靈柩上的白幡,


    就像每個中國人心裏,永遠揉不碎的家國夢。


    是日晌午,徐天亮走進臨江茶館,


    要了碗沱茶,看見牛新河坐在角落,


    麵前擺著碟酥餅,餅心用芝麻擺著“40”字樣——


    正是許保國所在的部隊編號。


    他摸著袖口藏的刀片,突然聽見隔扇後傳來上海話:


    “貨已到位,按老規(guī)矩,用桂花蜜封壇。”


    那聲音,像極了許保國這個新學員拚刺時的沉穩(wěn),


    卻多了份隻有在烤爐前才有的篤定。


    茶館外,秋雨又落了起來,打在青石板上,


    像無數(shù)個揉麵的手掌,


    把這個時代的苦難,慢慢揉進麵團裏,


    等著烤出金黃的、酥脆的、帶著桂花香的明天。


    而此刻,在中央軍校的營房裏,


    在綦江的戰(zhàn)壕中,在每個藏著酥餅暗號的角落裏,


    年輕的士兵們正握著各自的“揉麵杖”,在戰(zhàn)火的烤爐前,


    等著把“保國”二字,刻進每一層酥脆的光陰裏。

章節(jié)目錄

閱讀記錄

百年家族:百戰(zhàn)求生所有內(nèi)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繁體小說網(wǎng)隻為原作者古之洞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古之洞天並收藏百年家族:百戰(zhàn)求生最新章節(jié)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文化| 泰宁县| 甘孜县| 县级市| 秦安县| 称多县| 剑阁县| 闸北区| 贵德县| 高密市| 红桥区| 资溪县| 游戏| 福鼎市| 醴陵市| 子长县| 禄劝| 兴义市| 利辛县| 美姑县| 化隆| 辽阳县| 曲松县| 铁岭县| 芦溪县| 西畴县| 若尔盖县| 通渭县| 新晃| 武冈市| 贵州省| 米泉市| 金秀| 石河子市| 水城县| 平乐县| 永川市| 咸丰县| 淅川县| 呼和浩特市| 莱西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