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宮。
甘露殿。
殿內,李世民正在看著洛陽地圖。
跟李承乾的戰爭,現在已經到了李世民可能都要禦駕親征的地步了。
在火炮的威懾下,李靖似乎已經有些難以抵抗。
此時,內侍張阿難輕聲道:“陛下,魏王求見。”
李世民迴過神來,輕點頭:“宣。”
不多時,李泰入殿。
“青雀拜見父皇。”
李世民吩咐道:“免禮,賜座。”
“謝父皇。”
李泰看了眼案幾後麵掛著的洛陽地圖,開口道:“聽聞洛陽戰事吃緊,青雀寢食難安。”
確實是難安。
這要是輸了,命都要沒了。
李世民長歎一聲:“他竟能造出比霹靂火更為厲害的火器,這是朕沒有想到的,或許也應該早些想到。”
其實是有幾分後悔的。
如果早知道李承乾能造出這等火器來,開疆拓土,不過等閑,即便是放些權力給他,又怎樣呢。
本來就是太子,這往後的大唐江山,也是要給他的。
同時也對李承乾有些恨。
終歸是要給你的,為何就要這麼急不可耐?
偏偏要走起兵造反這條路子。
說話間,李世民擺擺手。
內侍張阿難把案幾上李靖送來的奏報拿給魏王。
李泰展開文書翻閱,眼皮直跳。
“這火器,竟能擊沉戰船?”
火炮是沒有轟擊戰船的,但李靖寫得清楚,使得水麵波濤不斷,若落於戰艦上,則戰艦必沉之。
“正是。”
李世民起身負手而立:“李衛公說那火器可達一裏有餘,彈丸落地如隕石墜江。”
李泰有些慌了。
先前他還覺得太子的火器,是不是傳言過於誇張,沒想到實際上傳言都保守了。
這可是李靖上奏的奏報,自然是最為真實。
李泰想了想說道:“父皇,青雀以為當務之急是破解火器之秘。”
這火器,讓李泰感覺太憋屈了。
如果沒有霹靂火,太子當年怎麼能打下遼東城,又怎麼能侵吞高麗,新羅,百濟,占據一方。
若沒有這新的火器,太子就應該被困洛陽,最後乖乖求饒。
李世民沉默片刻,道:“火藥司那邊,朕也許是太過放縱他們了。”
頓了頓,看向內侍張阿難沉聲道:“這件事,交予你負責,十五日內,朕必須要看到東西。”
“無論如何。”
這番話的意思很明顯了,內侍張阿難沉聲點頭道:“是,陛下。”
真要沒半點起色,那這火藥司,也沒存在的必要了。
李世民不是個濫殺的人,可到了現在這等程度,也隻能如此。
李泰此時,略微遲疑說道:“父皇,青雀聽聞,有人夜觀天象,見熒惑守心,此乃”
“夠了!”李世民厲聲喝道:“朕不聽妖言!”
李唐並非完全沒有敵人。
當年打江山到建立大唐至今,不過二十六載。
曾經的敵人,總歸是有些殘留的。
更別說虎視眈眈的外邦勢力。
看到如今大唐父子相爭,別提有多開心了,非常樂意渾水摸魚,或者是添火加柴,讓這場麵更加熱鬧一些。
因此自從李承乾在洛陽確立起兵,李世民下達廢太子詔書後,各種流言都有。
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唐三世而亡的讖言。
是以實際上來說,李世民受到的壓力,是來自四麵八方的。
李泰嚇得跪倒在地:“青雀知錯,隻是.”
“青雀願為父皇分憂,哪怕隻是運送糧草.”
“胡鬧!”
李世民訓斥道:“朕已說過,你隻需安心讀書。”
李泰心中暗恨,麵上卻仍作恭順:“是,父皇。”
猶豫片刻,又道:“父皇,聽說大兄在洛陽開倉放糧.”
“此乃收買人心之計。”李世民冷笑:“朕已昭告天下,揭露他的罪行。”
忽的,李世民轉頭看向李泰,說道:“看來你很閑,既是如此,火藥司那邊的事情,你也一並去負責吧,多招一些能人異士,朕不管你怎麼去做,把霹靂火造出來。”
李泰有些為難,不知道該不該答應。
要是能造出霹靂火,早就造出來了。
現在分明是個爛攤子。
“怎麼?沒信心?”
“你大兄當初不過憑借兩個道士,便能造出,你不行?”
李世民也是給上壓力了。
這話裏頭還有另外一層意思。
你想當太子,那就要表現出能當太子的一麵來。
當初的太子能造出霹靂火。
現在你要是也能造出來,那麼你就是新的太子。
沒明說,但李泰能聽懂。
“是,父皇。”
“青雀必定不讓父皇失望。”
李泰咬牙迴道。
到了這份上,拒絕就等於是拒絕太子位。
也隻能是硬著頭皮接下了。
“好了,退下吧。”
李世民有些疲倦的說道。
李泰躬身作揖:“是,父皇。”
——
魏王府。
李泰眉頭緊皺。
他感覺壓力很大。
火藥司造了這麼久都沒能造出來,他去了又有什麼用。
可要是造不出來,在父皇心中,豈非他比之大兄差之甚遠。
別到時候太子位都沒能撈到。
柴令武聽完魏王在宮中的情況後,作為狗頭軍師,很快就有了主意。
“魏王,自從太子自遼東展現霹靂火後,不僅是陛下的火藥司,五姓七望,乃至於各大世家豪族,都在暗中研究霹靂火之秘。”
“魏王可說服崔長公子,讓他帶頭,把五姓七望乃至更多世家聯合起來,拋棄門戶之見,莫要敝掃自珍,共同商討,或可有所奇效。”
不得不說,柴令武這個狗頭軍師,其實很多時候還是稱職的。
總是能提出一些獨特的看法。
這也是李泰一直很是重視柴令武的緣由。
“那就速速聯係五姓七望之人,商議此事。”
李泰很快就下了決定。
次日,在一處隱秘的莊院裏,李泰與五姓七望的幾位代表相對而坐。茶盞冒著嫋嫋熱氣,氣氛卻凝重壓抑。
李泰率先開口:“諸位,如今洛陽戰事吃緊,太子的火器讓朝廷很是忌憚,陛下命本王在半月內造出霹靂火,此事關乎大唐存亡,也關乎諸位家族的興衰。”
博陵崔氏的一位老者微微皺眉,說道:“魏王殿下,這火藥之事,我們雖有涉獵,但要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突破,談何容易。”
霹靂火的研究,各個世家並不如意。
要是這麼簡單就能研究出來,火藥司那邊也是白幹了。
這時,清河崔氏的長公子崔盛玉目光沉靜,緩緩開口:“殿下,火藥一道,雖複雜神秘,但並非無跡可尋。我清河崔氏在過往也曾資助過一些鑽研此物的能人,或能從中尋得思路。”
話比較委婉,崔盛玉也明白魏王的意思,那就是讓各大家族出人,填充火藥司。
好歹是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
這麼多研究霹靂火的人才聚集,或許還真可以快速研究出來。
有清河崔的帶頭,大家自然不再多說。
其實有些家族想要借此機會謀取一些好處。
然而崔盛玉明白,現在不是內鬥的時候,要是太子勝了,什麼好處都得落空。
崔盛玉現在也不指望太子了。、
按照太子如今的行事風格,哪怕是得勝了,估摸著清河崔氏最終討不到什麼好處。
——
東宮。
李泰在動。
張阿難也在尋找機會。
他是可惜太子,然而在立場這塊,張阿難是一直堅定的站在陛下這邊。
如今太子起兵造反,雖說有些遺憾,可張阿難自然是要陛下贏。
“張公公來了!”
負責工坊的劉內監小跑著迎上來。
“今日的竹紙已送往史館,這是這個月的收益賬冊。”
“還請張公公查閱。”
說罷,陪笑道:“這點小事怎勞張公公親自走一趟,吩咐一聲,小的立馬給張公公送去。”
張阿難接過賬冊,隻是隨意的翻了翻。
他自然不是因為賬冊來的。
自從太子離開後,或者說太子在遼東起勢後,曾經東宮的這些工坊,就成了陛下內庫的私產。
畢竟李承乾打造的這些工坊,規模雖說不算大,可每個工坊的收益,都是非常可觀的。
早起還是太子妃負責,後來陛下幹脆把東宮的這些工坊,納入內庫。
“我不是來看賬冊的。”
“家令寺丞楊啟帆何在,讓他速來見我。”
張阿難吩咐道。
他這次來,是為了火藥而來。
隻是踏入東宮後,有些失神。
當初,作為陛下跟太子之間的傳話人,張阿難經常來往東宮。
然自從太子東征後,就再也沒有來過了。
這一晃,就是兩三年。
時隔兩三年再次踏入東宮,熟悉的場景,陌生的人,讓張阿難唏噓不已。
現東宮物是人非。
不多時。
家令寺丞楊啟帆匆匆趕來。
“見過張公公。”
家令寺丞楊啟帆恭敬作揖。
這可是張阿難。
在陛下身邊,隻是內侍奴婢。
可在外邊,就是赫赫有名的右監門大將軍,張公公。
“且問你,要是我沒記錯的話,曾經太子調任一人,至崇文館學士,很是得到太子器重。”
“如今此人,可在東宮內。”
張阿難沉聲問道。
家令寺丞楊啟帆立即迴道:“公公應該說的是李淳風李學士吧。”
聽到這個名字,張阿難點頭道:“沒錯,便是他,可還在?”
家令寺丞楊啟帆迴道:“在的,在的。”
“按照曾經太”
說到這裏,家令寺丞楊啟帆有些卡殼。
按理說李承乾已經被廢了太子,所以自然不可再稱唿其為太子。
可楊啟帆對於李承乾是崇拜的,曾經也受到太子看重。
不想直唿其名,有所冒犯。
“太子什麼吩咐?”
張阿難倒是沒這麼多顧忌,作為陛下內侍,他明白陛下對於太子的感情。
哪怕是廢了太子,可在陛下心中,李承乾是最有資格擔任儲君的太子。
即便是如今太子已經起兵造反。
楊啟帆聞言,鬆了口氣,順著話說到:“按照當初太子的吩咐,李學士一直負責東宮內各工坊器具的改造,現在這個時辰,李學士應該是在紡織工坊內。”
張阿難點點頭:“帶我去見他。”
東宮,紡織工坊。
這是後成立的工坊,原本是沒有的。
洛陽那邊並沒有對紡織機有過多的嚴格限製,是以李世民就成立了紡織工坊。
思來想去,最後設立在東宮裏麵。
“張公公來了!”劉內監小跑著引路。
聽到聲響,工坊內的工匠都停了下來迎接。
“李淳風李學士何在。”
張阿難掃視過去,朗聲問道。
目光很快就鎖定在一名學士官袍的中年男子身上。
李淳風聞言,有些不知所以,作揖道:“在下李淳風,見過張公公。”
內侍張阿難的名頭,朝野上下,誰不知道呢。
“李學士,此番過來,我想請李學士入火藥司。”
張阿難開門見山。
李淳風有些納悶:“張公公或許不知,對於太子霹靂火,我從未接觸過。”
“隻是在造紙,拓印,紡織,農具上有所涉獵。”
張阿難沒有多說,看向那紡織機問道:“這可是太子那邊的紡織機。”
問到專業問題上,李淳風說話都流暢了許多。
“沒錯,這是太子所造的紡織機,當真是精妙絕倫。”
李淳風輕撫著十二錠紡車的青銅齒輪,眼中泛起異彩:“張公公請看,此機采用太子改良的足踏三錠法,女工隻需踩踏踏板,便能同時紡出三股絲線。”
張阿難讚同道:“太子的設計確實精妙。”
說到這裏話鋒一轉:“然我這次來,是想請李學士前往火藥司,研製霹靂火配方。”
李淳風搖頭:“在下隻懂農器改良,火器”
張阿難卻有不同的看法:“我知道,李學士未曾接觸過火器,然天下萬道,殊途同歸。”
“如今火藥司已經陷入瓶頸,未可寸進,也許李學士去了,能有不同之見解。”
頓了頓,張阿難補充道:“陛下詔敕,命火藥司十五日內,不計後果,必要有所突破。”
“想來李學士應該明白我的意思。”
李淳風自然懂得。
如果他不同意,張阿難有的是辦法讓他同意。
隻是那樣就不怎麼體麵了。
在大唐這片天下,除了太子,誰能違抗陛下的意思呢。
李淳風自然不會對抗陛下。
“在下明白了,願入火藥司為陛下分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