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李巖等人查看了工廠和標準化的布麵甲後,秦山終於帶著眾人去吃飯。
還是習慣的大鍋飯,銳騎們直接打來了一盆菜和一盆雜糧窩頭。
隨後一人一個大木碗,裏麵裝滿了菜。
楊承祖和裴元兩個不怎麼愛在生產和後勤上浪費心力。
看著眼前食物,本就肚子大的兩人,立即開始了大口吃喝。
其他人也是跟著一起動筷,而在場所有人中,最文雅的自然還是李巖。
等著眾人吃了兩口,李巖拿著窩頭慢慢往嘴裏送,隨後細嚼慢咽吞下,看向了秦山:
“總製大人,還有半個月北上,我軍眼下滿打滿算隻有四萬兩千人...”
李巖開口,秦山吞下食物直接迴答:
“秦老將軍給我迴信了,他已經派其子馬祥鱗帶三千白桿兵出發,我們屆時能用四萬五千人。”
李巖微微點頭,但眉頭依然沒有舒展:
“那還差五千?”
放下碗筷,秦山兩下吃完,隨後端起水碗猛灌了一口清水。
“還有的五千人就從流民和百姓中招募。”
“招募完立即北上?”
李巖瞬間反問,而秦山則是目光看向孫化。
時刻關注秦山的孫化見狀立即也放下碗筷:
“總製大人請講。”
秦山想了想,隨後開口:
“我有意在潼關建立一個更卒營,更卒營常設五千更卒,平日裏不參與作戰,隻是單純訓練。”
“等到前線有了用兵缺口,就從這更卒營中調用,而後再從百姓中招募更卒,填補營中所需。”
說著,秦山看向李巖:
“我們就帶四萬五千人出發,剩下的五千由孫化在潼關整訓,我們出發一個月後再來追上我們。”
訓練一個半月,有係統覆蓋,這些新兵也勉強能用了。
李巖想了想,眼下也確實沒有更好的辦法。
而李巖說完,秦山則看向趙宇:
“眼下我軍的兵員情況如何?”
趙宇早就吃完,聽著秦山問自己,連忙開口:
“除了六千安平營外,還有七千京營、一萬六潼關軍、一萬六老卒。”
秦山默念了一遍,隨後想了想,對著眾人開口:
“我現在本部可以帶兵五千,原有銳騎我繼續帶著,本部五千則從京營中挑選出來。”
京營?
大夥一愣,京營除了裝備好,戰鬥力可是很一般,甚至有些不中用。
但大夥心中雖然這樣想,卻沒有直接說出來。
趙宇聞言更是直接拱手:
“末將一定從中選出最善戰的五千。”
秦山一愣,連忙擺手:
“不,我要最弱的五千。”
最弱?
大夥再次一愣,而秦山也懶得多解釋,直接看向趙宇:
“隨後把最精銳的三千京營,和五千安平營步卒打散,以這八千人為骨,配合三萬多潼關軍和老卒,以安平營方陣兵形式,組建一支四萬人的部隊出來。”
說著,秦山指了指身後工廠:
“甲胄和鳥銃會從工廠提供。”
軍中本來還有些甲胄,潼關武庫也還有些庫存,再加上工廠源源不斷的生產補充,裝備問題也算是得到解決。
隨後眾人吃完飯,秦山把工廠交到了孫化手中。
未來出戰,孫化將帶著更卒,守備秦山的大後方。
在工廠忙碌了半個月,秦山終於從中離開,孫化快速熟悉後,也是立即完成了對工廠的交接。
午飯後的濃煙再次滾滾升起,嘈雜的機械聲和手工聲重新迴蕩在潼關城西。
隨著秦山正式將工廠展現在眾人麵前,早就生產出來的嶄新裝備,也開始一車車的運送出來。
隨著越發靠近北上的約定時間。
大夥開始忙著重整軍隊、建立更卒、生產裝備。
似乎所有人都在為即將到來的大戰做準備。
而隨著時間又過去一周,萬事走上正軌,隻差時間磨煉的狀況下,孫化找到秦山,向著秦山請假。
“迴安平鄉?”
寬大巍峨的潼關城牆上,秦山本來正在一個人漫步。
遠處的牆邊站立著手持長矛的士兵,他們筆挺的站在護牆後,默默眺望著遠方。
日頭漸漸偏西,從秦嶺吹過來的風,帶著城牆上的旗幟飄飄。
秦山有些詫異,孫化則是帶著一點不好意思,對著秦山又行了大禮:
“就迴去三日,家裏給說了門親事,小人也想著把家裏人接到潼關來享幾天福。”
說著害怕秦山誤會,孫化又連忙開口:
“小人絕不是逃兵,隻是這眼下才有了點時間。”
“說親?”
秦山愣了一下,而後也不迴應孫化的‘逃兵’說辭,隻是微微擺手:
“無事,家人重要,我準了。”
看著秦山同意,孫化大喜,隨後又是一個大禮,轉身向著樓下走去。
而看著孫化離開,秦山拿著孫化遞來的請假文書,笑了笑,隨後將其與裴元、楊承祖、牛成虎等人的放在一起。
出征在即,請假探親的人,實在是多。
孫化離開,天空上的日頭越發下落。
落日紅彤彤,將大片橙黃灑滿潼關。
城下隱約傳來一陣歡聲笑語,秦山忍不住低頭看去,一處民居小院內,兩個小娃開心的跑來跑去。
父親看樣子像個柴夫,正蹲坐在屋簷下,休閑的咂吧嘴。
而母親則圍在土灶旁,不斷往裏添著柴火,並操持晚餐。
炊煙嫋嫋,秦山放眼看向整個潼關,家家戶戶在此刻都關上家門,開始一天的合家歡。
身後在這時也傳來一陣歡笑聲,秦山迴頭看去,交接班的軍卒與守城兵士正在玩笑。
跑的快的,甚至已經迴到了附近軍營裏,與一群等候多時的戰友同進晚飯。
一時間整個城樓內外,居然俱是熱鬧。
隻留秦山一人站在寬大的城牆上,看著空寂漫長的城牆,有些孤單。
沒有太多情緒表達,秦山默默收迴目光輕笑了一聲,隨後望著遠處天地別樣宏大,仿佛近在眼前的落日,繼續一個人在城頭孤身行走。
紅日照耀,古關宏偉,空寂城牆上,是一道離那些歡聲笑語,越拉越遠的身影...
公元一六四二年,十一月。
川陝總製秦山,領兵四萬五千人,正式出關北上。